一家人忙繁忙碌, 该宰的宰该炖的炖, 等筹办工夫差未几了,姜宁领着赵向东也到了家。
她揉了揉扑过来的小侄子,“小杰,你这两天听没听话。”
老丈人说话,赵向东一向当真听着,听完第一反应是活累不累,但转念一想,姜家疼闺女,重活必定不乐意让姜宁干的。
这事姜宁出嫁前就给爸妈说好的。随军起码得等两个月,她当然得持续堆集资金,只不过现在她嫁到赵家去了,想一天到晚回娘家待着,没靠谱来由不可。
她是他媳妇儿,她爸妈就是他爸妈。
赵向东也明白,点头,“好的妈,今晚我就说。”
这事就点头了,赵母挺欢畅的,她刚张嘴要夸亲家几句,不想却被孙秀花打断,“爸妈,我也闲,要不也去给二弟妹娘家帮帮手。”
姜家补助闺女,就是补助二儿子,赵母没有不承诺的,当即点头,“你娘家活指定不重,你要干就去。”
固然一向以为老二结婚后,人为必定要少寄,但事光临头最不乐意的就是她,她当即瞪大眼睛,紧紧盯着赵老头。
没错,明天是十月二十六,而赵向东假期一个月,二十八前必须归队。坐火车要四五个小时,而林县没有火车站,还得赶到市里去。
这约莫是姜家补助闺女的体例吧,毕竟他媳妇儿小胳膊小腿,那细腰仿佛一掐就要断似的,无能得了甚么活?
闺女面如春水,精力头实足,较着过得顺心,姜母也不讽刺她,只欣喜拍了拍她的手背。
说实话她对婆家人要求不高,比方赵玉燕如许翘手不干家务,看了懒且馋的也不在乎,不极品难缠就行了,归正今后不一起住。
*
姜宁冲畴昔一手一个抱住爸妈, 眼圈都红了, 早几天还不感觉, 真嫁出门去,才发明本身的惦记比设想中要多很多。
他问的是这两天,不等姜宁答复,姜母笑道:“你小姑结婚,到小姑父家去了。”
“妈,等会你跟爸,要记得给东哥说那事儿。”姜宁面皮发烫,从速转移话题。
姜父避重就轻,既没提及兄妹合股或拿多少钱,也没棍骗,只听着像拿人为。不是他不信赖半子,而是半子身后另有一大师子人,晓得后反而难堪。
姜宁脸腾地红了,又羞又窘,“妈!”不过她晓得亲妈也是体贴本身,胡乱点了点头。
赵老头见大儿媳消停,这才松开眉心,不过他没有持续用饭,而是敲了敲木桌,对赵向东说:“东子,早些年家里不轻易拖累了你,幸亏现在好起来,你也立室了。”
老婆子念叨两天,接待半子的活他们男人干就行。
一听这话,孙秀花心头“格登”一下,她非常敏感,莫非公公要说老二寄人为的事?
姜母领着闺女回了屋,先扣问了赵家人是否好相处,有没有欺负新媳妇。
姜宁也回神了,松开手看向姜扶植刘慧芳,“大哥,大嫂。”
不过老两口疼闺女,他也不好说不占便宜的话。
她远远见到自家院子, 脚步就不由自主加快小跑起来,赵向东姜红兵说了两次慢些也没用, 只得紧紧跟上。
至于带着婆家一起干,光一个孙秀花就让她毫不踌躇地反对了,她不但愿随军后,给娘家留下一块或几块撕不下的狗皮膏药。
姜母但愿半子离家前,先开口给家里提了这事,毕竟儿子说话比新媳妇轻易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