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体改革一事干系太大,所触及到的方方面面也自极多,哪怕张君武都已给出了算是非常详确的打算了,诸般臣工们也自不敢自觉进言,齐齐应诺之余,鱼贯着便全都退出了大殿,自去绸缪对策不提……
“陛下圣明,微臣与克明就政体改革一事筹议了一回,分歧觉得陛下的章程应是肃除各州拥兵自重之良方,只是真欲行了去,却恐各州反弹过巨,一旦激发大乱怕是不当,不若缓缓图之为好。”
张君武在折子上批上了最后几个字以后,方才搁下了手中的笔,虚抬了动手,笑呵呵地开了口。
第六百四十四章 政体改革(一)
重处辅公佑等背叛,于张君武来讲,不过只是小事罢了,政体鼎新方才是张君武真正体贴的大事,对此,贰心中实在早有通盘之考虑,但却并未急着说将出来,而是将这等困难丢给了诸般臣工们。
“哈哈……好,李药师真不愧是朕的军神,干得标致,赵登高,去,传朕旨意,着诸宰辅并从三品以上大员皆到两仪殿中议事。”
“哦?这么快?”
这一听房玄龄与杜如晦连袂而来,张君武立马便猜到了二人的来意,十有八九就是冲着政体改革一事来的,也自不觉得意,随口便吭了一声。
罗马当然不是一天能建成的,更别说江南的乱局尚未真正安定,张君武自是不会急着上马政体鼎新一事,将打算图丢给了群臣以后,便即回了御书房,接着埋首在公文堆中,正自运笔如飞间,却见赵登高从屏风处仓促而入,谨慎翼翼地凑到张君武的身边,低声地禀报了一句道。
“小错可恕,谋逆者皆在不赦之列,若无重刑,何故警示先人,此事不必再议,传诏李靖、徐世勣照着履行便好。”
“众位爱卿,此番江南之乱虽是安定期近,然,其启事倒是发人深省啊,在朕看来,底子启事虽有辅公佑野心勃勃之故,可我朝体制上的缺点怕也是个不成忽视之身分,君不见各州刺史皆统军管民,朝廷不免有鞭长莫及之虞也,若不加以窜改,久后必定还会有乱,朕心实难安,此便是朕本日召诸位爱卿前来所要议的第二桩事,诸公且就此畅所欲言好了,朕听着呢。”
“确是如此,现有舒州及丹阳飞鸽传信在此,请陛下过目。”
“嗡……”
“众位爱卿且都静一静,此番江南之乱为祸不小,诸恶自是须得严惩,朕意已决,着药师、懋功二部尽快平复各地乱贼,并将辅公佑、左游仙、冯惠亮、林雄武、赵启晟……等三十八名首恶皆斩首弃市,抄没产业,统统家眷尽皆官卖为奴,其他附逆者,按律一体严处,另,被俘之军卒尽皆解甲归田,务农从商,悉听其便。”
“免了罢,二位爱卿但是来与朕分辩政体改革一事的么?”
这一见张君武忙完了朝议以后,又在忙着批折子,在勤政一条上,当真无可抉剔处,二人的眼中自不免皆尽是崇仰之色。
张君武何尝不晓得政体改革这等大课题不是斯须间便能有设法的,实际上,别说斯须了,如果不先规定了框架,就算给群臣们再多的时候,怕也拿不出个过得去的章程来,对此,张君武实在心知肚明得很,正因为此,他也没让诸般臣工们去自在阐扬,而是将本身的运营先行道将出来,规定了红线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