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怪病公子年熙志趣满满,只因他自认亲姥爷跟天子友情颇深。带着小厮坐车,出门望西,直奔圆明园大门。看门外侍卫行列,便知御驾已到。年熙也不谦善,直命小厮到侧门出敲上一敲,未几时,就有雍亲王府侍卫出门问:“何人?”
十三福晋在中间看了,只感觉德妃一见“四嫂”,把本身全都给忘了。连带着十四福晋也没现在四嫂得德妃爱好。想想当年十四尚在之时景况,真如翻了个个儿普通。不由渐渐感喟一回。
二格格瞅了瞅,点头道:“这东西不像园子里的,哪来的?”
八姐眼尖瞧见,冲大格格使个眼色。大格格会心,扶着肚子,借口想请十三婶婶、十四婶婶帮着给选个花腔,好将来给孩子做衣服,拉着二人走远。
侍卫这才把年熙拜访一事说了。恭敬递上拜帖。
隔了一会儿,歇过来了。八姐才听四爷慢悠悠说道:“老爷子把年熙带到畅春园住下了。”
“伉俪”二人奇特了:老爷子肚子里,究竟打的甚么算盘?
弘时听了这话,心中暂宽。恭敬承诺一声,带着御前侍卫,去唤年熙。不一会儿,一行人就带着个风骚弱冠少年公子,来到御前。
“哦!”世人听大格格说了这话,便知年熙恰是年贵妃侄子,论起来,还是惠妃娘家亲戚,不好多说,一个个的尽管赏菊看景。八姐坐在一旁,听大格格说完,对着她笑笑。大格格微微点头,母女俩坐在一起,只说些育儿经之类的。
过一会儿,二格格、弘春抽身到厨房去一趟。不一会折身返来,身后嬷嬷、寺人抬着几个朱红食盒返来。几个摆到女眷这边,几个送到前头康熙等人处。康熙尝了,少不得犒赏二格格、弘春一番。惠妃等见了,天然跟着康熙行事。不一会儿,二格格、弘春身后小丫环便抱了一堆好东西。
侍卫关门,抽身入内。沿着盘曲小桥,过了河面,沿湖岸走了一刻,方见福海边上,凉亭前,一世人簇拥着,围在康熙身边,赏菊吟诗。侍卫不敢等闲打搅,只得在远处湖边柳树下悄悄站定,等待主子瞅见扣问。
貌似比来*看多了?哦,好吧。比来很忙,抽暇来更。大师偶尔来看看就行了
宜妃咯咯笑着摆手,“我看不消。吃了一顿又一顿的,好道我们多没成色似的,见了好吃的就走不动。”说的大师都笑了。
作者有话要说:皇家剧院小剧院:
四爷闻言,仓猝接过来看了,考虑着笑答:“都是徒弟们教诲用心。提及来,多亏皇阿玛给上书房挑的好徒弟。弘旺刚发蒙时候,常常字都记不全。儿臣常常担忧,怕他学的慢,没想到,自从入了上书房,倒是通透很多。”
那小厮不卑不亢递上拜帖,上写“康熙辛卯举人、已捐陕西监察副使年熙求见雍亲王。”侍卫接了拜帖,本想直接打发走了了事。转眼瞥见年熙站在马车之前,瞅着满幅御驾,眼中全无惧色。侍卫还当是这位公子身后多大权势。又算一算辛卯举人,看来这公子落第之时,不过十3、四岁年纪,可谓神童。自古有训:莫欺少年穷。何况当今尚在园中赏玩,如果传了出去,说自家王爷不近情面,怕就不好。心中想定,便对着年熙小厮拱手:“本日园中有高朋,怕是我家主子不得余暇。我这就入内禀报,如果不能立即访问,还请公子莫要焦急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