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年纪还介于孩童和少年之间,身形又不似普通男孩虎实,身上穿戴的蓝色棉布袍子都显得有点空荡,卸门板的活计对他来讲也不轻松,但家里没个成年男人,寡母冲弱,只得学着早早当家罢了。
妇人见到他,手中活计不断,口里忙道:“星儿,你怎地又起来了?娘同你说过多少次了,你白日读书辛苦,早上该多睡一会儿。”
“可不是还不敷意,”张氏说道,话语间有些愤恚,“他们姓展的,除了大姐夫外,再没一个好人。我前儿闻声人群情,说展家大房和三房在那边捣鼓,算着你快出孝了,要替你再寻小我家。”
“长个儿好,男孩子都是如许,先长个,再长肉,如果倒过来才不好呢。”妇人张氏拥戴着,神采间却有些心不在焉,展见星看出她仿佛存了话想说,主动伸手:“婶婶和娘说话,我来抱一会儿苗苗。”
柔嫩的面团在古板的揉搓中垂垂变得有劲道,变圆,又变长,最后被揪成一个个小儿拳头般大小的面坨,整齐地摆到案板上。
张氏叹了口气:“是呢。明天她哥哥领她出去玩,摔了一跤,皮肉倒没伤着,但是摔水沟里去了,沾了冷水,返来就建议热来。村庄里找余婆开了点草药,吃了也不管用,我怕孩子烧出弊端来,不敢担搁,大半夜求人套了车往城里赶,谁知这孩子倒会折腾人,进了城刚寻着大夫,她又好了,大夫看了说不消开药,归去捂着好好睡一觉就行了,白闹得家里人仰马翻的。”
蜡烛燃起,半旧门板间透出昏黄微暖的光,小小的一家沿街店铺里,青衣妇人挥汗如雨,用力揉搓着案板上的一大坨面团。
第一批馒头将要出笼的时候,内里的天气终究蒙蒙亮了些。
一阵乱七八糟的叫唤自长街一头响起,刹时整条街兵荒马乱,行人跑的跑,店家关门的关门,徐氏是外埠人,来此的时候不算很长,不解这叫唤的含义,慌乱又茫然,连声道:“如何了?如何了?莫非是鞑靼人打出去了?”
说到再醮徐氏还能撑住,但闻声那些如狼似虎的亲戚竟连展见星都惦记上了,就气得浑身颤栗了:“地步是他们筹划,可出的粮食也都是他们把着,我们一粒米也没吃他们的,现在想把我星儿当牛马使唤,休想!逼急了我,我上县衙敲鼓去!”
浅显百姓家的孩子没那么金贵,大人忙生存,展见星如许的大孩子帮手带一带底下的弟妹是常事,张氏抱了这么久的娃手也酸了,就笑着顺势递出去。
“那咱爹要送二弟去书院你还不乐意。”
“星哥儿真懂事,我瞧着,仿佛比上回见又高了些。”
“呦,是张家mm,快坐,可吃了吗?”徐氏忙着号召起来,又是搬凳子又是拿大碗倒了热热的茶水来。
展家馒头铺的买卖也开端了,这么大早,首要做的都是些左邻右舍的熟人买卖,展见星和母亲徐氏实在不是本地人,只要展父是,但展父前年一病没了,为了让展父落叶归根,徐氏带着展见星千里扶棺来到了这大同县,将展父下葬后,一边守孝一边盘了这个小店铺起早贪黑地做起买卖来,邻居们见母子俩不轻易,加上展家的馒头便宜又实惠,便常来照顾。徐氏与展见星的日子虽因家中贫乏顶梁柱而过得非常辛苦,倒也磕绊着熬了下来。
“哦,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