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不竭,理还乱,是离愁,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他前期的词因为糊口的剧变,以一首首泣尽以血的绝唱,使亡国之君成为千古词坛的“南面王”,恰是“国度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这些前期词作,苦楚悲壮,意境深远,已为苏辛所谓的“豪宕”派打下了伏笔,为词史上承前启后的大宗师。至于其语句的清丽,音韵的调和,更是空前绝后的了。如《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旧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顾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红颜改。问君能有多少愁,好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单独莫凭栏,无穷江山,别时轻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王国维以为:“温飞卿之词,句秀也;韦端己之词,骨秀也;李重光之词,神秀也。”。并且还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周介存置诸温、韦之下,可谓倒置吵嘴矣。”[8]。此最后一句乃是针对周济在《介存斋论词杂著》中所道:“毛嫱、西施,天下美妇人也,严妆佳,淡妆亦佳,粗服乱头不掩国色。飞卿,严妆也;端己,淡妆也;后主,则粗服乱头矣。”。王氏以为此评乃扬温、韦,抑后主。而学术界亦有观点以为,周济的本意是指李煜在词句的工致对仗等润色方面不如温庭筠、韦庄,但是在词作的活泼和流利度方面,则前者明显更加朝气勃发,浑然天成,“粗服乱头不掩国色”。

李煜在艺术方面,具有很高的成绩。他能书善画,对其书法:陶谷《清异录》曾云:“后主善书,作颤笔樛曲之状,遒劲如寒松霜竹,谓之‘金错刀’。作大字不事笔,卷帛书之,皆能快意,世谓‘撮襟书’。”。对其的画,宋朝郭若虚的《图书见闻志》曰:“江南后主李煜,才识清赡,书画兼精。尝观所画林石、飞鸟,远过常流,高出不测。”。惜无书画传世于后。

李煜本有集,已失传。现存词四十四首。此中几首前期作品或为别人所作,能够肯定者仅三十八首。他的旧臣说他有《文集》30卷及"杂说"百篇。《郡斋读书志》载《李煜集》10卷,《宋史·艺文志》也载《南唐李后主集》10卷,均佚。《直斋书录解题》中载《南唐二主词》1卷,现能见到的有明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墨华斋本,录李煜词34首,此中《望江南》一首可分为二首。后清朝邵长光又录得1首,近代王国维为《南唐二主词》补遗,增加了9首,不过此中有题目的似很多。据近代多数学者的定见,能肯定为李煜词的不过32首。其词集注本有清刘继增的《南唐二主词笺》、近人唐圭璋的《南唐二主词汇笺》、王仲闻的《南唐二主词校订》等。詹安乐的《 李璟李煜词》,注释颇详。事迹见《新五代史》、《宋史》及马令、陆游二家《南唐书》,古人夏承焘《南唐二主年谱》。

残莺何事不知秋,横过幽林尚独游。老舌各式倾耳听,深黄一点入烟流。栖迟背世同悲鲁,浏亮如笙碎在缑。莫更流连好归去,露华凄冷蓼花愁。

病起题山舍壁

李煜“为人仁孝,善属文,工书画,而丰额骈齿,一目重瞳子。”是南唐元宗(南唐中主)李璟的第六子。因为李璟的第二子到第五子均早死,故李煜长兄李弘冀为皇太子时,其为究竟上的第二子。李弘冀为人“为人猜忌严刻”时为安宁公的李煜惊骇李弘冀猜忌他,不敢参与政事,每天只是读书为乐。959年李弘冀在毒死李景遂后不久也死了。李璟筹算立李煜为太子,钟谟说“从嘉德轻志懦,又酷信释氏,非人主才。从善勇敢凝重,宜为嗣。”李璟怒,找了个借口把钟谟贬为国子司业,放逐到饶州。封李煜为吴王、尚书令、知政事,令其住在东宫。

推荐阅读: 风水售卖师     黄金神王     带着附身系统穿越[综]     规则怪谈:我在精神病院里被人研究     嫡女谋:天命凰途     萌妃可口:战神王爷请笑纳     卿本狂妃     重生纺织厂花     灭世乱星     王者之卫冕荣耀     少将的纯情暖妻     桃色官路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