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北宋辽金风云人物大观 > 张先
此为艳遇词。全词布局井然,层次清楚,先景后情:上片写贵家池馆春晓之景,下片写郊游艳遇相慕之情。夏敬观评此词云:“长调中纯用小令作法”,别具一种风味。起首一句,点出仆人公的居处地点。“时闻有”,承上句,乃因为高墙环绕、院宇通俗的原因,而接下句则为人在春眼当中的原因。这时而一闻的莺啼把人唤醒了。“绣被掩余寒”,可见被未折叠,而“画阁明新晓”,天已大亮了。“朱槛连空旷”句承“画阁”而写居处环境,与“缭墙重院”呼应,虽都丽但是寥寂,其境过清。“飞絮知多少”暗点时令为暮春。如许,春晓、恬睡、闻鸟,与“飞絮知多少”之景相连,就构成一个现成思路,直接表示出稠密的惜春情感。“径莎平”句以下续写暮春气象,路上长满野草,池面渐广,风平浪静时,时有花影倒映。“日长风静”与“闲”字表示出落寞萧索的氛围。这几句表示出词中人在小园芳径之上盘桓不定,百无聊赖的奇特情感。过片承上启下。“尘香拂马”,要去城南的玉仙现,一起上愁红惨绿,偏又不期但是然地,“逢谢女, 城南道” 。两人早已相互慕名的,而百闻不如一见,因而“一见慕悦”。她明艳绝伦,娟秀出于天然,“秀艳过施粉”,虽只微微一笑,便有无穷娇媚而其衣色素净夺目,日暖衣薄,更显现出其身材之窈窕,就连她随身佩带之玉饰,砥砺成双蝉样,也格外小巧敬爱。这里以工笔重彩,画出一个天生美人,从中透暴露一见倾慕的愉悦。但是紧接六字“欢难偶,春过了”,是说有无穷后时之悔。从“琵琶流怨,都入相思调”二句看,二人可说是“心有灵犀一点通”了。用笔窜改,有相得益彰之妙。作者并没有花太多笔墨来写二人相遇如何的扳谈或品乐,却通过相顾无言的描述将相互的倾倒爱悦和相见恨晚的难过情感透露得淋漓尽致。“春过了”三字兼挽上片,惜春之情与相见恨晚之悔打成一片,景象莫辩。关于此词的本领,《绿宿新话》卷上有一段引语,与此词词意大抵符合:“张子野往玉仙观,中路逢谢媚卿,初未了解,但两相闻名。子野才韵既高,谢亦秀色出世,一见慕悦,目色相接。张领其意,缓辔久之而去。因作《谢池春慢》以叙一时之遇”。
《菩萨蛮》“忆郎还上层楼曲。楼前芳草年年绿。绿似去时袍。转头风袖飘。郎袍应已旧。色彩非悠长。惜恐镜中春。不如花草新。”
《相思令》“蘋满溪。柳绕堤。相送行人溪水西。回时陇月低。烟霏霏。风凄凄。重倚朱门听马嘶。寒鸥相对飞。”
张先(990年~1078年)字子野,乌程(今浙江湖州)人。天圣八年(1030年)进士。历任宿州掾、吴江知县、嘉禾(今浙江嘉兴)判官。皇佑二年(1050年),晏殊知永兴军(今陕西西安),辟为通判。后以屯田员外郎知渝州,又知虢州。以尝知安陆,故交称张安陆。治平元年(1064年)以尚书都官郎中致仕,元丰元年卒,年八十九。张先其词内容大多反应士大夫的诗酒糊口和男女之情,对都会社会糊口也有所反应。说话工巧。他以登山临水、创作诗词自娱。词与柳永齐名,善于小令,亦作慢词。其词含蓄工巧,情韵浓烈。题材大多为男欢女爱、相思拜别,或反应封建士大夫的闲适糊口。一些清爽深婉的小词写得很有情韵。诗歌在当代也享有盛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