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世绩之前所言实在并非没有事理……
晋地的两大门阀前后降于李破,这让诸郡人们的顺从李破雄师之心减弱到了最低点,加上各郡空虚,也没多少兵力来与李破对抗,因而,李破麾下的将领们终究享遭到了当年李渊部下们的报酬。
至于南下长安……之前李破也就是说说,他和李渊当初有着全方位的差异,家世上不成能让长安的关西门阀中人夹道欢迎,兵力上也是捉襟见肘。
这和他之前的计谋非常相仿,不急不躁,稳步前行,就算不堪也难有大败,退守的时候会安闲很多。
实际上,当王世充称帝的圣旨来到河东的时候,河东诸郡已经纷繁改旗易帜,归于李破治下了。
因为底子不消再提了,之前他想稳一稳,将看得上的郡县管理一番,等来岁看景象再说。
而他的身边,确切也贫乏了几位行军长史之类的人物……扩大太快的后遗症,正在持续的困扰着李破。
这还不算,河北的窦建德如果出兵据上党,那才叫致命。
有些处所,雄师还没到,就已经派人到军中表示了降顺之意,只求雄师莫要杀伤官吏,搏斗百姓。
如许的两个视角,看到的东西当然不会一样。
遵循李破本身的预算,想要让晋地安定下来,成为一片不错的基业,起码也需求两到三年的时候。
此战缉获甚丰,晋地北边儿各郡本年都算是一个丰年,加上南边也并非荒凉一片,以是粮食上看来不会过分吃紧。
此次军议并没有停止多少时候,说的也是此次战后军中诸般行动。
再有就是此战的目标本就是一战而溃唐军主力,再趁晋南空虚之际,挥兵南下而有晋地,如果就此顿兵不前,除了显得本身派头不敷,让军心士气受损以外,南边儿本有降意的世人不免有所几次。
紧守要隘,以绛郡,临汾两郡为依托,趁秋末冬初之际气候还算和缓,顺势而为,经略河东南部诸郡。
虽说李破挟大胜之威而临于晋南,可雄师所到之处,世人闻风而降,还是有河东裴氏以及晋阳王氏着力的原因。
以后必定还需停止军议,抛给两个卫府就差未几了,实在他这些日子也很累了,需求长久的歇息一下。
人丁剧增之下粮草会不会敏捷耗损,一夜回到畴前?
之前两战打了三个多月,血都把介休附近的地盘染的通红,雄师才算完整占有了介休和雀鼠谷两处南下要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