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碧血剑(下卷)(新修版) > 第47章 袁崇焕评传(6)
皇太极的军事天赋虽不及父亲,政治才气却犹有过之。袁崇焕所遭到的压力一点也没有减轻。
[3]《明史·袁崇焕传》引述他的奏章:“陛下以关表里分责二臣。用辽人守辽土,且守且战,且筑且屯。屯种所入,可渐减海运。大抵坚壁清野觉得体,乘间击瑕觉得用。战虽不敷,守则不足。守既不足,战无不敷。顾英勇图敌,敌必雠,奋迅建功,众必忌。任劳则必召怨,蒙罪始可有功。怨不深则劳不着,罪不大则功不成。谤书盈箧,毁言日至,自古已然,惟圣明与廷臣始终之。”
[7]袁崇焕〈祭觉华岛阵亡兵将文〉:“慨自战守乖方,屡失国土,天子鲜明大怒,调南北水陆舟师,谓尔乘船如马,遂调之来为进取也。据尔等间关远至,岂不欲灭此朝食,一航而金瓯复归,再航而黄龙扫哉?奈未尽其用而敌即来。冱寒之月,冰结舟胶,窘尔之所长,乌得不及于难?说者谓谋之不臧。不臧固不臧矣,然排山倒海之势,以十八万而临数千之水卒,即臧可何如?而尔等计无复之,愤然以死,略无芥蒂,视当年之弃曳倒奔者,加一等也。人之罪至死而免,人之品至死而定。今将略尔罪而嘉乃忠,请命于天子,谅为之恤,以是不没汝等者,良有在也。吁嗟,巨浪茫茫,空山寂寂,皆汝等忠灵之所栖荡也,望故里以何日?即转劫而无期,苒苒游魂,何不相结为厉,歼雠泄愤?在生之志,藉死以伸,则虽死之日,犹生之年也,尔其勉之。不腆之奠,涕与俱之。尚飨。”
抵触转移到了袁、满二人之间,或许满桂对下属不敷尊敬,因而袁崇焕要求将满桂调走。[2]
高第因不援宁远而夺职,以王之臣代。袁崇焕升为右佥都御史。那是正四品的官。
朝廷群臣都晓得满桂兵戈的本领,但将帅反面老是不对,便依从了。但是经略王之臣死力以为满桂决不成去。朝廷派遣满桂的号令已颁下了,因而听了王之臣的主张,再命满桂镇守山海关。袁崇焕果断不接管。朝廷没法,只得将满桂调回北京,保存左都督原官,派在国防机构办事。
六
在这时候,袁崇焕上了一道奏章,提出守辽的根基计谋,这道奏章有很大的首要性。此中主张:1、用辽人守辽土;2、屯田,以辽土养军队;3、以守为主,等候机遇再反击。他最担心的事,是立了功绩以后,仇敌必然要使反间计,漫衍谎言,而本国必然有人妒忌诽谤。[3]
皇太极接位之时,满洲正遭遇极大的困难。努尔哈赤新死,满洲内部民气动乱。努尔哈赤遗命是四大贝勒同时在朝,行的是个人带领制,皇太极的权位很不稳固。在经济上,因为与明朝开战,人参、貂皮等特产落空了传统市场。满洲当时在经济上是仆从制,掳掠了多量汉人来农耕,出产力相称低。但军队大加扩大,这时已达十五万人,军需补给产生很大题目,恰好又赶上严峻天灾,辽东产生饥荒。[2]如向中国侵犯,却又打不破袁崇焕这一关。
[1]《明史·满桂传》:“桂椎鲁甚,然忠勇绝伦,不好声色,与士卒同甘苦。”《明史·赵率教传》:“率教为将廉勇,待士有恩,勤身营私,劳而不懈,与满桂并称良将。二人既殁,益无能办东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