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史(陈名夏字百史)说的不错,恰是因为这个原因,皇父摄政王才要与伪明临时媾和,以便抽调兵马围歼榆园賊。”梁清标悄悄一拍脑门,打个哈哈说道:“啊哈,又说错了,这几年一向把南明称作伪明,老是健忘改口。”
除了顺治小天子给隆武帝的国书,他们还带着多尔衮给汪克凡的亲笔信,金之俊、吴汝玠、宋权等前明重臣写给亲朋故旧的公开信,黄金千两,白银万两作为礼品。这些钱只是一笔表示诚意的定金,如果两边达成和谈和谈,多尔衮情愿以十倍、二十倍的代价赎回被困在镇江、杭州和福建的数千名八旗兵。
南京是明朝留都,朝廷的各种机构设施一应俱全,为了安排清方使节团,鸿胪寺的礼宾院被重新启用,礼宾院是专门和朝贡属国打交道的部分,陈名夏和梁清标立即表示反对,果断不住礼宾院。
这个时候,清军主力都被抽调到其他疆场,鲁豫皖一带极其空虚,漕运总督王文奎紧紧守着大运河一线,恐怕抗清义军粉碎运河,截断漕运,底子有力对榆园军建议打击。任七和梁敏趁机攻城略地。连着打下两座县城,开仓放粮,招兵买马,把城里的大户富商劫夺一空,然后抢占沂蒙山、梁山等险要盗窟,别离建立新的按照地,真正做了一回梁山豪杰。
“话是这么说的,但这贼寇杀之不尽,天下总难承平。”陈名夏显得很悲观:“天下粮赋半数出于江南。现在却被南明占有,漕运只能调拨江北之粮,待孔有德、谭泰汛守江淮后,入京漕运恐怕更是驰名无实,免不了还得在北方各省加征赋税,到时候又与崇祯朝的局面一样。唉,剿賊剿賊,剿的了一时,剿不了一世啊!”
胡高义淡淡说道:“凡是进贡文书,一概由礼部转启。”
(“顺案”是弘光朝廷的较着失误,或者说是党争引发的不良结果,当时马士英和东林党争权,东林党搞出来“童妃案”“太子案”等等来进犯弘光帝,马士英就反过来办“顺案”打击东林党,像陈名夏如许曾经投降过李自成的文官都被峻厉查办,很多人最后倒向了满清……从陈名夏本人来讲,投降满清后表示的很主动,的确是个助纣为孽的铁杆汉奸,但贰内心对大明一向余情未了,在顺治十一年群情时政,宣称满清只要命令“留头发,复衣冠,天下即承平”,被顺治砍了脑袋。)
南使团代表清廷而来,直接和南明隆武朝廷联络,郑胜利只是一员武将,竟敢抢走给隆武帝的礼品,的确是没法无天……在陈名夏和梁清标想来,郑胜利不怕南使团很普通,却要顾忌隆武帝的面子,他现在表示的如此肆无顾忌,陈名夏和梁清标都被吓住了,再也顾不上气愤。
“百史不必担忧,皇父摄政王并非真的筹算和南明媾和,只是让我们设法迟延几个月,能谈成绩谈。谈不成绩拖,只要拖过新年。再和南明翻脸也不怕。”梁清标说道:“南使团到了南京后,汪克凡免不了要向桂林请命。手札来往之下,一两个月就畴昔了,待我等再去桂林走一趟,恐怕就到了新年前后,当时孔有德、谭泰已经剿除榆园军,阿济格也扫平山西,江淮之地天然固若金汤。”
前来驱逐的楚军军官却没有笑,吴老兵非常严厉的模样,盔明甲亮,军容严整,人靠衣服马靠鞍,看上去很有几分大将风采……得知他是一营主官,陈名夏和梁清标多少感到几分欣喜,营官都是总兵一级的大将,汪克凡派一个总兵来驱逐他们,不算过分失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