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中书舍人:中书省内卖力为天子草拟诏令的职位。官居中书令、中书侍郎之下,常设六人。正五品上。(《唐六典》卷九)
[48]左校署:官方掌管束造乐器、仪仗东西、丧葬用品的机构。(《唐六典》卷二十三)
[4]制、敕、诰、表、疏:按照内容和服从的分歧,唐朝天子作为国度魁首的“王言”有七种格局。笼统来讲,分为“制”和“敕”两类。“制”包含制书、册书、慰劳制书等,是关于国度的重雄师事、政治、轨制窜改等行动的指令。“敕”包含敕旨、敕牒、发日敕等,用于相对“制”的利用范围而言更平常和啰嗦的事件,比如官府增减官员、废置州县、征发兵马、除免官爵、授六品以上官等。(《唐六典》卷九,李斑斓《唐“王言之制”初探》)“诰”在唐朝并不常用,普通在天子退位为上皇以后公布号令时利用,以辨别天子的“王言”。“表”是臣下陈述事情,对天子有所要求,或是保举人才时利用。“疏”在利用时,普通是陈述政见,特别是劝谏或表达分歧定见。(《文心雕龙·章表》)
[53]税间架:相称于房产税,因当时前提所限,仅在京师地区推行,针对统统房屋统统者,规定“凡屋两架为一间,分为三等:上等每间征税二千,中等征税一千,劣等征税五百”。吏员入户查对,鼓励揭露,发明坦白的,杖六十,揭露的告发人赏钱五十贯。(两《唐书》之《卢杞传》、宁欣《唐德宗财税新行动析论》)
[12]京兆解头:插手常科测验(比如进士科、明经科)的考生,有两种路子:或者是由国度创办的学馆(如太学、国子监)选送,作为“生徒”,或者是各州县选送的“乡贡”。成为乡贡必须先在户籍地报名,获得测验资格(所谓“怀牒自陈”),而后在县、州、府插手层层测验,优胜者由地点州府报送中心,再去尚书省的有关机构(开元前是吏部考功司,开元后是礼部)测验,称为“省试”。各地府试第一称呼为“解头”。获得京兆府的第一名在省试中有非常大的通过率。全部唐朝只要九个京兆解头没有能够通过省试。是以,“京兆解头”是一个被考生狠恶争夺的名次。(傅璇琮《唐朝科举与文学》)
[45]司勋员外郎:司勋,办理推举、勋封、考查官员政绩的尚书省吏手部属四司之一。职员设置有司勋郎中一人,从五品上;部属司勋员外郎两人,从六品上。(《唐六典》卷二)
[52]僦(jiù)质:针对处置贸易运营的主体,对商贾放在市场“柜窖”(保管箱)顶用来做买卖的财贿强行豆割四分之一由国度“借”去,并且封了钱柜,长安商报酬此罢市。(两《唐书》之《卢杞传》、宁欣《唐德宗财税新行动析论》)
[22]墨制:唐朝由天子下达的公事号令普通称为“制”或者“敕”。制敕产生的首要法度是天子授意中书省草拟,由门下省考核同意,再由天子在制书或敕书上具名,画“可”或“闻”表示同意,而后送给尚书省履行。这是一份官方文件由草拟到履行的法定法度。墨制是天子作为小我的私家谈吐,比如过节犒赏口脂、面药等。因为墨制用于天子的私家活动,不需求颠末中书门下考核批准,也是以,在法理上,天子不成以用墨制来传达公事号令。唐朝用墨制干预普通公事最驰名的是唐中宗景龙期间,天子用墨制授人官爵,不颠末中书门下批准,也就是所谓的“卖官鬻爵”。(邓小军《杜甫疏救房琯墨制放归鄜州考——兼论唐朝的制敕与墨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