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里便有人笑问:“做的甚么菜,如许香?”
本来绿豆不易熟,想煮绿豆汤总要先将绿豆泡上一夜或者大半天,不然便要煮好久。
菜饺子个儿大,烫面又软又好包,她们包好一屉就放锅上蒸,蒸好了下一屉又蒸上,一屉屉的饺子送出去,又博得了一片赞美之声。
角瓜本味就非常清爽,现在加了鸡蛋、韭菜、木耳提味,便非常鲜香。大师就笑着说:“饺子就酒,越喝越有!”这也是三家村一句俗话,虽是劝酒用的,但也是说喝酒吃饺子日子会超出越好。
有性子急嘴馋的人便拿了筷子夹了放入口中,然后赞道:“这肉炒得好!”
最后刚上一屉一饺子当即就吃光了,接着一屉又一屉的,才供得上大师吃,只听着院子里的话语,便晓得打土坯的人都很对劲。
宁婉和春玲也笑,“这又算甚么。”
本来三家村里各家吃肉的时候未几,除了包饺子的肉馅以外,大师最常将肉用小火焖熟。这类做法当然将肉焖得香醇软烂,但实在更合适夏季里吃,现在隆冬之季,就是在屋里闲着的人都不免出一身的汗,而干了半日活的人再吃焖肉岂不是热上加热?
“这个我也有体例”宁婉笑着说,让罗双儿拿了一个南瓜去皮切成小丁,自已则将绿豆放在锅里翻炒,见豆子略变了色便添了半锅水煮,这时南瓜丁也切好了一半加了出来,没多久绿豆便都煮得开了花,南瓜也半融在水中,锅里的汤水变成了黄绿色,加糖盛在桶里,却用刚打的山溪水镇着。
擦菜板就是在一块一尺长半尺宽的板板中间掏空钉一块薄铁片,这块铁片上有一排排的小孔,将角瓜、南瓜、黄瓜之类肉厚的菜从上面掠过,便成了一条条的细丝,比起切菜又省工夫又省力量,并且擦出来的丝又非常地均匀,堪比刀工最好的人切出来的。
春玲也表示罗双将最后一屉饺子送进东屋内,固然郭老太太她们不安美意,但毕竟是长辈,她们那里好先吃呢。然后又用向西屋努了努嘴,表示另有一个郭小燕。
现在罗双儿便将擦菜板靠在大盆旁,拿了剖成一半又去了籽的角瓜一下下地擦着,一会儿便擦好一大盆,这时向角瓜丝里加了盐,用手拿了一团攥去过量的水分,筹办拌馅。春玲便在大盆里加了用油炒过的鸡蛋、切成小丁的木耳和韭菜,又放了盐和调料,此时宁婉也将面烫好,三人便包起了大馅的菜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