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王有件要紧的事情要去措置,就少陪了,请国公相陪两位大人吧!”应严节刚张嘴,便有一个小黄门仓促跑了出去,在赵昺耳边嘀咕了两句,他起家拱拱手说道。
“既然如此,那殿下弃子求生之计如何实施?”江万载对朝廷状况能够比任何人都清楚,也未穷究,他现在想晓得的是殿下所谓的‘弃子’意有何指。
“殿下胸有复国弘愿,也有过人之才,来日复国或许就落在其肩上。当日刘声伯含混其辞,我还暗恼他不明大义,现在想来他早知殿下本性,恰是担忧其锋芒太露遭人算计才不肯明言,实是珍惜之举啊!但他毕竟年幼,经历尚浅,不知朝中的凶恶,而又锐气太盛,行事鲁莽,不能不让人担忧他做出僭越之事。”
“嗯,殿下之言不无事理,只是……”江万载欲言又止道。
“江大人,朝中的事情应当比本王更加清楚。不是本王悲观,而是众臣悲观,他们觉得前程迷茫,能苟安已是不易。情势略微倒霉,想的不是如何降服,倒是屈膝乞降,或是干脆逃离。想的都是如何保全本身的性命和好处,为之乃至不吝挑起朝争,致陛下和国度、百姓于不顾。处所州县更是腐败不堪,见利忘义者比比皆是,只要以功名利禄略加引诱,便毫不踌躇的叛变朝廷。多年的战乱已使百姓思安,而我朝为筹集所需,手腕无不消之极处,民气已经尽失,屈就于敌威之下。即便规复失地,我们凭甚么去守,何人去守,只凭江大人、文大人等朝中几个忠贞之臣去守,又如何能守得住,只怕还要重蹈李庭芝、陈文龙等人兵败身故的复辙。”赵昺声色俱厉地说道。
“哦,殿下之意是要放弃这大好机会,苟安一隅了。”江万载有些惊奇地说道。
“两位大人,殿下还小,那里晓得军国大事,满是胡言乱语,还请不要见怪。”目睹两位都久久沉默不语,俞如圭有些担忧了,赶紧打圆场,而他对赵昺所说的倒是似懂非懂,心中只迷惑这孩子从那里晓得的这一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