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小队里借来驴,自家灶屋里就有石磨,洗刷一下,把驴套上,戴上蒙眼布,喊声“驾”,驴就绕着磨走起来,拉动石磨转动,姥姥就拿个小瓢,跟在驴的后边走,边走边往磨眼里加泡好地苞米。一会儿白白的浓稠苞米汁就顺着石磨的出口流出来,一股酸酸的味道就披发开来。
至于在院子里扣个匾筐,用一根长绳索拴截木棍支起道裂缝,在匾筐上面洒些谷子,静候小鸟的到来,这就纯粹是小孩子玩的把戏了,大人是不会这么捉鸟的。这么捉来的都是麻雀,没甚么肉,不过这个年代麻雀是被叫鸟灾的,铺天盖地的多,夏季就这么扣个匾筐洒几把谷子,一天下来捉个五六十只都被别的小孩笑话,村里最高记载是一个夏季扣了三千多只。
吃酸汤子的时候,先把汤子面拿出来解冻,揉好,烧一锅开水,待水滚蛋,把汤子面拿在手里,大手指上戴一个公用的铝皮套,像一个小漏斗的模样,小口有筷子头粗细,双手握住面团,把面从漏斗里挤出来,挤到开水里,煮几分钟就熟了,酸酸的味道弥散在氛围中,好吃的酸汤子就做好了,金黄色的面条,淡黄色的浓汤,酸酸的,又糯又滑。
姥爷用马尾做成套子,系在腰上,然后背上洋炮(老式猎枪,相称于第一代热兵器,从枪口填装火药和铅丸那种),领着张兴明和哥哥上山。说是上山,实在就在林子边上,姥爷低头在雪地上察看,然后就把套子一个一个埋下去,就领着哥俩原路退返来,到另一个处所去打野鸡。野鸡都是一群一群的,在雪地里找吃食,打野鸡的体例也很多,但不会用枪。洋炮这类猎枪不能打鸟,一炮轰畴昔鸟是死了,但是密密麻麻的铅丸打在鸟身上,也不能吃了。
张兴明和哥哥也会跟着姥爷姥姥上山,不过是跟着去拆台的,等姥姥姥爷打好柴捆好,两人再坐着爬梨返来,不但感受不到打柴的辛苦,反而成了镇静的冬游。
算了,还是尽管吃吧。
当时候没有冰箱,酸汤子这类面食只要夏季才有得吃,现在前提好了,随时都能够吃到。不过糊口前提好了,会做的人越来越少了,不说酸汤子,连酸菜现在都没几小我会渍了。
哥哥天生就有猎人的天赋,上一世他六七岁就能像姥爷一样下兔子套了,长大后也是专爱捉鸟垂钓。只不太长大后一向糊口在城里,拿鸟套兔子的工夫根基上已经没有发挥的机遇了。这一世还是如许,跟着姥爷去过几次今后,哥哥就能用马尾做套子了,领着张兴明跑了几次山边,竟然真的套到了几只兔子,拿着兔子牛哄哄的扭着小腰回到家里,屋里屋外的夸耀,让姥爷好一顿嘉奖。
乡村,夏季最大的兴趣就是抓鸟和套兔子了。
泡个五六天,能闻到淡淡的酸味了,换水,便能够上磨了。
劈开木头,姥爷会细心看看,发明了虫道就会拿着根铁丝去勾,几下就勾出一个小白瘦子出来,放到哥哥捧着的罐头瓶里。劈一天木头,多的时候能找到十几只,然后姥爷弄些炭火,哥哥就一条一条烧着吃,那味道香极了,口感也好,吃完了香气在嘴里缭绕不断,能回味好久。
头一天下的兔子套,要第二天或是第三天再去看,叫溜套。一次下个十个套子,起码能抓到三五个兔子,肥肥的,灰色的外相,远远的便看到它们躺在那边,都已经被套勒死冻硬了。偶然候下的兔子套能套到鸟,也不晓得它们是如何钻出来的,那套口可比它们的身子大的多,只能算是冤死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