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几家来学的官家后辈官位具不如殷海城,殷家其他旁系的嫡子庶子们也被家人叮咛着要让着主家的少爷们。
那小子如何不晓得这是先生的声音,手忙脚乱之际,砚台转了个圈,反而朝着殷若飞的头脸砸去。
正对劲地捋着髯毛,就看到一个小子悄悄拿起块砚台,作势朝着殷若飞身上丢去,顿时大怒,隔着窗子一声痛斥。
先前丢书的少年名叫殷酒扬,是殷家的一个旁系,家里贫困得志,在这里读书端赖着侯爷府的补助。殷锦鸿的教唆他不敢不从,这类事畴昔他做的也很多,但是看到尹若飞那清澈见底的眼神,俄然感觉很哀思。
或许是感觉至此就算是攀上了殷家,不消再受那些冷眼,这小子竟然抖动手抄起了砚台,朝着殷若飞的身上丢去。
丢砚台的小子全然傻了眼,他当然晓得殷若飞的身份,但是为了奉迎殷锦鸿,免不得做个出头鸟。但是污了殷若飞衣服,让他丢脸是小事,大不了被叱骂一番,砸破侯爷家嫡子的头,这事可就大了……
幸亏这小子家里穷,用的砚台也是最最便宜的黄泥砚,如果换了那些上好的石料砚台,恐怕一个头破血流是免不了的。
以是这午休时候,书院里是闹哄哄一片。
那孩子讪讪地接过,道了声谢,眼神不自发地瞄了殷家老三殷锦鸿一眼。
孙先生一声顿喝,实在吓着很多人,待世人反应过来,看到那砚台朝着殷若飞头上飞去,心下各自反应不一。
殷若飞看似慢条斯理,实则却很快地吃完了饭,才要端起汤来喝,不知甚么处所飞来一本书,正落在桌上。
两道菜已经很好了,以他的饭量多了也不下,白白糟蹋。重活平生,俭仆已经刻入了骨子里。
一碟竹笋烧肉,一碟高汤白菜,送到了孙先生处,殷若飞本身就着余下的两碟菜吃的津津有味。
殷锦鸿看殷酒扬不睬会他,只好气呼呼地催促另一个部下。
孙先生方才在青石上站稳,看着屋里吵喧华闹的,不觉眉头大皱,这那里另有书院的模样。转头一瞧,又看到了提着笔冷静练字的殷若飞,脸上暴露了一丝笑意。
书的一角沾到了汤碗里,书上更是油迹斑斑,沾满了菜汁。
阿谁小子获得表示,顿时对劲起来。他的身份比殷酒扬不如,只是殷家旁系姻亲,能扒上侯爷家的少爷自发高人一等。
孙先生那边看到小厮送来两道精彩的菜肴,点头笑着收下。难为孩子这般年纪,还能有这份心,他又何必矫情地退回,并且这两道菜还真有些对他的胃口。
殷若飞往中间一瞄,忍不住嘲笑了起来。丢书的小子中间站的,不是他三哥么,这类摆在明面的事,也亏他们做的出来。不过一碗汤,不喝也罢。
饶是如此,殷若飞的头上也见了血,砚台里的残墨更是泼了他一身。
内心暗下决计不再做这些怪诞的事情,以是对殷锦鸿表示的眼神也当作了没看到。
孙先生吃完了饭,慢条斯理地背动手踱着步回到书院外。本想就此进门,俄然脑筋里一闪,想要偷偷看看暗里里这些孩子都是如何的品性,就在一旁隐了身形,踩着半块青砖透过窗户纸往里看。
初春三月,内里还天寒,偶尔丰年纪小的孩子想出去玩,也都被身边的陪读或小厮劝住了。出去受了风寒,他们这些服侍的人是要挨板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