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说赵坤元心中想到蜀山天下浩繁截教飞升门人遗存宝贝,心中大喜,眼下这茅山福地便有三茅真君洞府地点。西汉景帝期间,茅盈、茅固、茅衷弟兄三人最后在江北兴化北茅山修道,厥后他们受请往江南句曲山,驻锡华阳洞,消灭瘟疫,施药救人,先人是以将句曲山改名为茅山以志记念。茅氏三仙实则与封神之期的练气士相距较远,论资格功行便是与截教三代弟子也有较大差异,然修习的乃正宗上清道法,实属截教一脉,坤元此番前去取宝,天然礼敬有加,呼为师兄实属高看。毕竟他是贤人亲传,身份非比平常,只是当今法力寒微,还是低调行事更加明智。
慈尊印,加持九转真元决,遵循所载录的渡劫体例,默作观想,以本命元气,化为真水心火,那真水往下丹田而去,镇住足底涌泉穴,使得阴火没法上行,渐渐褪去,又将心火往上丹田撞去冲开泥丸宫中所起阴火,灵台复又腐败,再将承平清宁剑招回识海,稳固紫府,把残存阴火都用剑意消去。几番真气运转快意,方安然躲过这无形火劫,也一举正式进入化形三阶,达到地仙修为。
坤元也将剑意唤回识海,再做打量。开端只吞食大茅君的宝剑,剑意已然较着强大凝练,这回连吞三剑,竟然峥嵘闪现,成绩玄体剑胎,已可出离识海。坤元将其外放出来,置于手中观瞧,这宝剑如一汪春水,照得人须发皆碧,略一舞动,便稀有十丈的清光,映得满室刺眼争辉,顺手放出又似青龙遨游,高低翻飞,由心而动,意之所指,剑乃立至,非常得心应手。一番把玩以后,复又握于手中,心道:“这剑本是通天教主所赐剑意,再加吞噬了几把仙家名剑,不宜僭用青萍名号,惹人物议,我需别的赐名。”便在剑身两面,錾了四个籀文阴文,一面是“承平”,一面是“清宁”,这剑今后便叫“承平清宁”剑,既寄意坤元济世承平之弘愿,又暗含青萍剑之旧名。这剑端的神妙非常,既可放在剑匣内保存,也可回到识海温养,助人修炼,制止心魔作怪。便将其放于识海。
今晚餐局多喝了两杯,回家后三个小时拖拖沓拉都没写到三千字,抱愧,多谢点阅的各位书友,特别是哪位路人甲朋友!明天上午另有文债,争夺下午和早晨发作一下!
明白了此中启事,坤元放出清宁剑,化为光幕包裹住满身,怕为凡人撞见,先飞入洞后山谷埋没之处,盘膝端坐,先施太极印,稳住心神,调和阴阳,又施
入得洞来,云气渐消,方可视物,这洞周遭十余丈,极其广大,内里石壁錾刻三清祖师名讳,下有一青石供桌,上面只摆放着一个玉匣,一个黄皮葫芦,石桌下三个蒲团,应当是茅氏兄弟打坐之用,蒲团前各有一个剑匣,俱用符咒密封,除此而外便无余物。坤元起首来至供桌前大礼参拜三清,又向蒲团见礼如仪,所谓礼多人不怪,又道是拿人手短,本日收取茅氏宝贝,这个礼三兄弟完整当得。接着坤元先去看那玉匣,翻开以后是三卷帛书,以朱砂写于天孙锦上,其上所书乃三茅真君所习《玄真宝经》、《太霄隐书》、《丹景道精》三天书,俱可修到天仙位业,不过坤元所习《九转真元决》更加高深,非此三书可比,天然只能作鸡肋之弃,且先收还匣内,今后遇着有缘再行赐下。那黄皮葫芦收纳了三茅真君所炼灵药,坤元通读过玉简所记录外丹图谱,于各色金丹都可辨识,葫芦中所藏丹药妙用各有分歧,都是需求三味真火谨慎祭练,并且诸般炼丹的质料都是天材地宝,非常可贵,这一葫芦金丹不晓得破钞了三真君多少心血,也将其先支出囊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