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拜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蒲月渡泸,深切不毛。今南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全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以是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考虑损益,进尽忠告,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14、鱼我所欲也孟子(九下)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以是昌隆也;亲小人,远贤臣,而后汉以是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何尝不感喟悔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4、孔子说:“只读书但不思虑,就会利诱,只胡想但不读书,就会有害。”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陋劣,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邹忌修八尺不足,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斑斓者也。忌不自傲,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发得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1、《论语》十则(七上)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贵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当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奔走。后值颠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受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1、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经常复习它,不也欢畅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处来这,不也欢愉吗?人家不体味我,但我不痛恨,不也是有品德涵养的人吗?”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没法家拂士,出则无敌海内乱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8、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成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刚毅,因为他负担侧严峻的任务,路程又很悠远。把实现‘仁’的抱负看作本身的任务,不也很严峻吗?到死为止,不也很悠远吗?”
16、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九下)
2、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检验本身:替别人办事是不是经心极力呢?跟朋友来往是不是诚笃呢?教员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呢?”
1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九下)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成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成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得了所不辟也。如令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能够得生者何不消也?令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能够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消也,由是则能够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