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子里,一千多义兵,趴在地上不敢收回一丝声响,这段时候以来,每日面对清兵的追杀,使他们练就了一身保命的本领。
前都督同知总兵官陈洪范便自告奋勇,请奏北使,随后又招南京兵部右侍郎兼右检都御使左懋第,太仆少卿马绍愉,三人构成北使团。
弘光帝令诸部长官商讨,或言“以两淮为界。”高辅雄图曰:“山东百二江山决不成弃,逼不得已,当界河间耳。”马辅士英曰:“彼主尚幼,与陛下为叔侄可也。”
左懋第见清军要将北使团诸人拘回北京,却独让陈洪范南下,内心顿时一沉,已经猜到成洪范能够降清,不由得万分焦心。
随后几日,清庭又想方设法欺侮北使团诸人,欲使其屈就,清内院学士刚林霸道非常,乃至威胁要发雄师攻取江南,左懋第内心愤怒,以“江南尚大,兵马甚多,莫便小窥了”回敬于他,两边又不欢而散。
“左大人?”
左懋第见清庭毫无和谈之意,便退而求其次,欲拜祭崇祯天子,可刚林却决然回绝道:“我朝已替你们哭过了,祭过了,葬过了。你们哭甚么,祭甚么,葬甚么?烈天子活时,贼来不出兵,烈天子身后,拥兵不讨贼。烈天子不受你们江南不忠之臣的祭奠。”
“兄弟们!随吾杀虏!”
弘光朝派陈洪范为北使要员,本意是考虑到他久经行伍,且与吴三桂有旧,便于联络,却不知他早已有了投降清庭之意。
八月月朔,马绍愉致吴三桂信中言,讲定和好以后,便以叔侄之君,两家一家,同心杀灭李贼,共享承平。
随后清庭又派兵收缴了北使团带来北京的财物,并欲将使团驱除出京,令其南返,扬言随后便出兵南下。
一起间,左懋第忧心忡忡,食品也难以下咽,神采丢脸的他已经形同花甲。
多尔衮很快同意了对陈洪范实施招安,便令降将唐起龙于北使团必经之路等待,偷偷与陈洪范相见。
隔日清庭礼部官员来鸿胪寺问:“南来诸私有何事至我国?”
北使团主使左懋第出使前,便感觉事情不当,因而又上书,欲沿途清算山东,结连吴镇,以待将来有变,但是史可法、马士英等朝廷重臣却联虏心切,听不进他的定见。
当下王彦便叫来王威,钱一枫等老兄弟,各带数百人马,商定分进合击之计。悄无声气间,他们便分红三路,将清兵包抄起来。
“大人如何在此?”
步队行进在北直隶境内,这里是清军节制的地区,不消担忧安然,领队的詹霸便让步队歇息下来。
早在六月十六日时,降清的明朝参将唐虞时,便上奏多尔滚,“若虑张献忠、左良玉首鼠两端,则有原任镇臣陈洪范能够招安。臣子起龙乃洪范婿,曾为史可法标下参将,彼中将领多所亲识,乞令其赍谕往招,则近悦远来,一统之功可成矣。”
随后刚林又取出一道檄文,当场宣读,指责南京诸臣,“不救天子为罪一,擅立弘光为罪二,各镇拥兵虐民为罪三,朝夕出兵讨罪。”
探子回到林子里,便赶紧摸到一长衫男人身边说道:“公子,五十名马队,三百名步兵,还拘押着十几名大明官员,打还是不打?”
两人一对视,不由得同时问道。
“士衡怎会在此?”
行至京师,北使团捧弘光御书,从正阳门入城,清庭将他们安设在鸿胪寺居住,派兵严加防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