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刚林又取出一道檄文,当场宣读,指责南京诸臣,“不救天子为罪一,擅立弘光为罪二,各镇拥兵虐民为罪三,朝夕出兵讨罪。”
在精锐的八旗兵追缴下,刚获得一次胜利的义兵还没来得及高兴,就被杀得大败。
次日,清庭便派员领兵三百,压送使团南返。
弘光朝廷派出北使团与清庭和谈,本应当有个明白的计划,作为还价还价的根本,但是实际环境却并非如此,左懋第解缆前,弘光朝还没拿出个详细计划。
弘光帝令诸部长官商讨,或言“以两淮为界。”高辅雄图曰:“山东百二江山决不成弃,逼不得已,当界河间耳。”马辅士英曰:“彼主尚幼,与陛下为叔侄可也。”
探子恰是刘顺,而长衫男人天然便是从青州遁走的王彦。
只闻得“嗖~嗖~嗖~”一阵劲风袭来。
一起间,左懋第忧心忡忡,食品也难以下咽,神采丢脸的他已经形同花甲。
北使团主使左懋第出使前,便感觉事情不当,因而又上书,欲沿途清算山东,结连吴镇,以待将来有变,但是史可法、马士英等朝廷重臣却联虏心切,听不进他的定见。
步队行进在北直隶境内,这里是清军节制的地区,不消担忧安然,领队的詹霸便让步队歇息下来。
早在六月十六日时,降清的明朝参将唐虞时,便上奏多尔滚,“若虑张献忠、左良玉首鼠两端,则有原任镇臣陈洪范能够招安。臣子起龙乃洪范婿,曾为史可法标下参将,彼中将领多所亲识,乞令其赍谕往招,则近悦远来,一统之功可成矣。”
弘光朝派陈洪范为北使要员,本意是考虑到他久经行伍,且与吴三桂有旧,便于联络,却不知他早已有了投降清庭之意。
青州事情失利后,义兵也不敢再次篡夺山东大城,而因为青州堆积起来的诸路义兵,在落空共同目标后,也再次分分开来,各自为战。
清兵们或躺或坐在路边,有的闭目养神,有的悠然喝水,正安逸间,一片箭雨袭来。
“唉~一言难尽啊!”
无需其他狡计,那陈洪范只需到了南京后,大肆漫衍战役的信息,谎报清庭已经接管和谈,让南边诸臣疏于防备,结果便不堪假想。
事已至此,北使团任务完整失利。
对于危急,路边歇息的清兵全然不觉,也不怪詹霸粗心,此地离沧州不过十里,他如何能够想到,有人会如此大胆,在此偷袭咧。
前都督同知总兵官陈洪范便自告奋勇,请奏北使,随后又招南京兵部右侍郎兼右检都御使左懋第,太仆少卿马绍愉,三人构成北使团。
固然攻陷青州,可他还是感觉丢了面子,心中一口气实在难以下咽,因而便带着清军四周寻觅山东义兵,展开猖獗的抨击。
“左大人?”
林里的人马也没想到会遇见一股清兵,北直隶一马平地,如果被清兵马队咬上,那他们多数是凶多吉少了。
同山东比拟,北直隶被清军攻占多日,义兵早已被清兵清除,清军戍守反而宽松很多,王彦他们流串出去多日,都没被清军发明。
不说别的,北京乃国之故都,陵寝皆在北,成祖文天子,列宗之弓剑已藏,先帝前后之梓宫未奠,百姓尚依宅兆,岂天子可弃陵寝?
左懋第路过泗州时,与史可法相见,欲再行劝说,史可法却言:“经理,具文耳;通和,诏旨也。公宜急行毋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