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个才子,的确连公主也配得。
宋时赶紧称谢,在带他来的首级寺人指导下跪在御前,行了叩拜大礼。
天子含笑问道:“只用这东西蘸了墨在纸上一刷,便能印出文章来了?朕却还是想不通薄薄一层纸如何就能担负雕版之用,宋状元便劈面印一篇文章来与朕看罢。”
新泰帝得才心喜,干脆也不消寺人念,本身就着总管寺人王公公的手看了起来。
不,这不是他发明的,这是群众……本国群众的聪明。宋时并不居功,低头冷静盯着案上的油印机,左手握着辊子,在调墨板上把辊子上的油墨蹭匀。
他们俩一个捏着纸边谨慎地递,一个托着纸背细心地接,将那张印好的对策干清干净地托到御前,平坦展地给天子看了一眼。
寺人这么高风亮节的,是不是分歧适汗青啊?宋时很有些不风俗这报酬,谦让了几次才勉强收回银子,口头感激了一番他们的劳动。
被传进文华殿侧殿时, 绯袍更似拖着一身日色霞辉, 映得大殿内都仿佛敞亮了几分。本来正看着窗外景色的新泰天子也转过甚来看了他几眼, 微微点头:“三元落第, 公然较平常状元气度更佳。”
天子抬了抬手, 一旁内侍便叫他起来。奉养御前的总管寺人便代天子问道:“圣上想看看宋状元那宋版书是如何制的, 宋状元可带东西来了?”
天子已预定了要为新建的坤宁宫藏书楼编一部《新泰大典》,等他从故乡展墓返来,就要重整中密库,筹办编新书了。而他因为新印书法甚得天子爱好,除了跟着学士、侍讲们编书以外,更要带着庶吉人将清算好的书册印出来。
宋状元含笑应下,掀起那张写好的稿纸夹到丝网下,垫上一张上好的厚皮纸,从调墨板上拿起沾好墨的辊子,在纱网上轻巧均匀地滚了一下。
不愧是大郑百年才出一名,历朝也只出过十来位的三元,别人再造不出这东西来!
本来宋时已授了官, 觐见时就该换上从六品的青色补服出来,不过他还没正式到礼部报导, 也就仍然绯袍玉带地进了宫。到宫城外便要下轿, 他安闲地迈步下车,跟在寺人身后徐行而行, 安闲萧洒, 仿佛不是初度被天子传唤, 而是久在御前值班的老臣。
他从带路内侍手里取过油印盒、皮纸,自傲地答道:“臣这印书法是文人印法, 只消印书人能识字、会写字便可, 陛下要看,臣这就翻开它试给陛下看?”
竟比殿试策问答得更深远一层,并且皆是可用之策,可见他对边事是用心研讨过的,绝非那等平常两耳不闻天下事,只在殿试前请人押几道题的考生可比。
他手中的笔在纸上一行行划过,却像是在写无字天书普通,天子双眼盯着稿纸,心中的猎奇、切磋之情不竭积累,的确想让他先把写下的印出来。
平常文臣天然是看不起寺人的,唯有对掌权寺人才会凑趣,而越是德高望尊、朴重廉洁的越看他们不扎眼。他们在宫中奉侍,惯看人眼色的,觑那些官员的神采如同牖中窥日,对那些欺下媚上之人天然鄙夷,对君子君子也会敬而远之,而这宋时待他们却和别人不一样――
天然带了。为了让皇上放心费事,他连印书的纸都自带了一卷。
宋时利落地应下:“请陛下指一篇文章,臣马上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