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话恰是原身想问的,她没法说出口,卓琏便代她倾诉,只要心结解开,瞿氏才气完整放弃过往,好好糊口。
倒是瞿易走到妇人身边,低声嘀咕几句,瞿氏手里的瓷碗都没拿稳,摔在地上,收回骨碌碌的响声。
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脚下踩着的巷子泥泞不堪,裙裾上沾了无数泥点,卓琏却涓滴不在乎这些。
“巧舌令色!”
费年点头晃脑,卖了个关子, “非也非也。”
走了约莫两刻钟工夫,他停下脚步,站在一座青砖瓦房前,冷声道:“义母就在屋里。”
闻言,卓琏怔愣半晌,将紧贴在颊边的碎发绾了绾,再次伸谢。
卓琏虽不像大族蜜斯那般娇气,却也是个爱洁的,她抿着唇,拿出软帕将面上的唾沫星子一点点擦拭洁净,同时也猜出了面前男人的身份,恰是瞿氏收养的义子瞿易。
一起上,卓琏的心境不免有些庞大,她顿时就要见到原身的母亲,即便晓得瞿氏与原身别离了十年,绝无能够看破她的身份,但胸臆间翻动的潮涌不但没有消逝,反倒愈演愈烈。
“我没筹算再醮。”她斩钉截铁道。
多年以来,瞿氏底子不敢上门去寻卓琏,即便她没有跟仆人生出私交,但樊兰却找出很多“证据”诬告于她,铁证如山,在统统人眼中,她都是个不知廉耻的妇人,若跟女儿走的太近,恐怕会拖累了她。
锅里的酒水早已烧干,瞥见世人垂涎的眼神,她抿着唇,行动敏捷地将火堆燃烧,冲着围在外侧的百姓拱拱手,随即将摊位清算起来,折身回到店里。
透过篱笆的间隙,她看到一名四十高低的妇人正在喂鸡,穿戴最浅显的布衣,面色蜡黄,身量干瘪,比实际春秋还要衰老很多。
妇人颊边的泪痕已经干了,但眼底的忧愁仍未消褪,卓琏暗自感喟,低声道:“我过得好不好与是否再醮全无半点干系,若……母亲真不放心的话,能够来桓家看看,吵嘴一目了然,也不至于偏听偏信。”
不管是原身还是卓琏,在幼年时都贫乏母亲的伴随,现在她张了张口,想要说些甚么,却没法发作声音。
“义母?”卓琏佯作骇怪,但瞿易却没有给她解惑的设法,兀自排闼而入。
卓琏恍然大悟, 她说费年为何无缘无端上门,先前的清无底与金波酒都没出窖,库里味道平平的浊醪倒是剩下很多, 但此人对酒水非常抉剔, 那种米酒在他眼里与泔水没有多大不同, 想必是不会喝的。
“瞿氏乃是妾身的亲人,前些年失了联络,比来多加刺探,总算获得了一些动静,晓得她就住在小河村,但详细位置却辩白不清。”
费年虽是都城人士,这些年走南闯北去过很多处所, 很少能见到桓卓氏这般利落的妇人, 边幅美艳,脾气豁达, 再加上一手酿酒的绝技,当真令人赞叹不已。
男人面上暴露浓浓警戒,高低端量着她,“你问这个何为?”
“妾身年幼时,母亲就被赶削发门,再无半点消息,现在好不轻易得知下落,立时赶到小河村中,哪有一丝怠慢?古有扇枕温席、卧冰求鲤的典故,妾身虽比不上他们事亲至孝,却也不敢做出悖逆人伦的恶事,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你这外人怎能了解?”
合法她皱眉思考之际,马车已经到了目标地,车夫翻开帘子唤了一声,卓琏这才回过神来,叮咛他在村口稍待半晌,随即脚步仓促地顺着乡间巷子往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