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大唐:李承乾的皇位我保定了 > 第82章 时机已到
张公瑾正色道:“陛下,臣觉得,挞伐突厥之时已至。来由有六:一者,颉利可汗残暴无道,已失民气;二者,草原十八部中,多部欲离开其掌控;三者,颉利与突利间裂缝已深;四者,比年雪灾,草原经济凋敝;五者,颉利亲疏不分,自毁长城;六者,中原流民散落草原,可为内应。此六者,皆为我军可乘之机。”
李世民淡淡一笑:“卿之是否有罪,自有吏部官员评判。带下去。”
“陛下但说无妨,微臣定当极力互助。”凌游恭敬道。
李世民接过密信,细心查抄封口无误后,悄悄展开。阅毕,他目光微敛,转向使者:“都督可有他言相托于你?”
李靖沉吟半晌,道:“陛下,兵马乃国度之底子,若欲挞伐突厥,兵力调配实为首要困难。我朝现有兵力十七万众,虽非不成一战,然若欲分兵多路,耐久作战,则力有不逮。”
“陛下,敢问朝廷现在能够抽调多少兵力呢?”凌游扣问道。
王德领命而出,大声唱喏:“凉州使者,觐见!”
张公瑾上前一步,细看胡瓶,赞道:“此乃珍品,必是贡品无疑。”
李世民忆起旧事,手中轻抚一胡瓶,笑道:“武德年间,李大亮因功得赐奴婢百人,他却一一斥逐,言其皆为人子,不该为奴。此等胸怀,朕甚敬佩。此胡瓶,你们感觉如何?”
李靖躬身一礼,声如洪钟:“陛下明鉴,臣心所系,确乎如此。”
“现在朝堂上对于征兵一事定见不一,朕也深知此中利弊。若大量征召年青男人参军,虽能加强兵力,但也会影响农业出产。可若不征召,又如何应对对突厥的用兵之策呢?”李世民看向凌游,等候他的观点。
俄然他对着王德道:“王德,速去宣凌游来见。”
凌游收到旨意后,便仓猝入宫,拜见李世民。
侍卫回声上前,将使者带离大殿。
朝堂之上,一名重臣振声发起,言及凡年满十8、体格健旺之青年,均应归入军队,以壮国威。
李世民闻言,目光微敛,迷惑之色浮于脸颊:“杀鸡取卵?爱卿此喻,何解?”
群臣纷繁点头,赞道:“陛下慧眼识人,李大亮实为忠良。”
李世民大笑:“卖与不卖,随他去吧。公瑾,你镇守代州,紧邻草原,对此番局势有何高见?”
“宣。”李世民简短有力。
群臣皆点头称是,大殿之上,一片庄严,只待天子一声令下,风云变色,剑指草原。
使者点头,一脸茫然:“回陛下,都督仅命臣速将此信送达陛下,余无他言。”
王德回声领命,身形轻巧地退出殿外,履行皇命而去。
李世民笑道:“如此好物,赐赉李大亮如何?”
李世民步入后殿,批阅奏章之余,心中仍回旋着方才之议。
李世民闻言,如有所思,沉吟半晌,终展颜笑道:“玄成所言极是,朕几乎失于短视。此事关乎民生国本,确需慎重。既如此,便临时搁置此议,待今后再议。退朝吧。”
“没错。”凌游接着说道,“陛下可命部分兵士战时为军,闲时种田。如此一来,既包管了兵员,又不会影响农业出产。同时,还可鼓励百姓开开荒地,增加粮食产量。”
李世民忽而话锋一转,笑道:“卿敬爱好猎鹰?”
魏征闻言,眉头微蹙,缓缓起家,其声沉稳而富有穿透力:“陛下,古有竭泽而渔之喻,虽得鱼于一时,然来岁池空,再无鱼可捕。陛下贤明,岂会行此杀鸡取卵之短视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