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位参政大臣联名上奏,要封他的嗣母沂王妃俞氏的父母,俞氏父俞治为潭州察看使,俞氏母刘氏为惠国夫人。
宋太祖赵匡胤之前,天子与士大夫坐而论道。赵匡胤朝及其今后大宋各朝,都是站而论道。
大宋立国之初,并无参知政事一职。宋太祖赵匡胤代周自主,三相并设,而不设副宰相。后因为事件繁剧,始设参知政事,帮手宰相。
来自几百年后,没有人比他更清楚这个期间的弊端。
贺表普通是贺表一股是新帝即位,或帝王有庆典武功等事,臣子献文称贺。现在赵竑即位,作为帝师和朝堂文章之首的真德秀,天然要表示一番。
在这个期间,还是叫它千里镜吧。
宰相薛极,枢密使宣缯,史弥远期间的宰相兼枢密使的惯例,终究在赵竑朝被拔除。
即便朝廷要用人,也要做事的人,那些纨绔后辈、酒囊饭袋,要他们何用,给他添堵吗?
真德秀朗声说道,随即直奔正题。
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以门下、中书二侍郎为参知政事。乾道八年(1172年),改摆布仆射为摆布丞相,其参知政事仍旧,以中大夫以上充当,员额常为二人或一人,嘉泰三年(1203年)始定为三人。
秦人不暇自哀,而先人哀之。先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先人而复哀先人也。
一个宰相薛极,一个枢密使宣缯,加上两个参知政事胡榘和真德秀,这便是赵竑朝的中枢班子。
真德秀顿挫顿挫读完,将贺表呈上,赵竑接过,装模作样看了半晌,这才合上,慎重放好。
没有任何功绩,一团和蔼,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这让天下百姓如何对待他这个新皇?
“臣不敢!”
“先帝晏驾,葬礼之事,断根史弥远一党,诸般政事,诸位卿家辛苦了。”
“陛下,殿前司中,和史弥远夏震过往甚密的军中将领,都已经抓捕归案,大理寺和刑部等正在审理。这几日就有结论。”
赵竑摆摆手,面色暖和,却不容置疑。
“薛相过誉了!”
“臣谢陛下谬赞。”
真德秀向薛极一揖,二人对拜,御书房中一片平和蔼象。
“真卿,操心了。”
要强化君权,宰相必定不能强势。而大宋朝堂的士大夫们过于势大,必须无情打压,以免君权孱羸。
而他的岳母周高氏,则要被封为延国夫人。
即便是帝师真德秀,也是肃拜一礼,恭恭敬敬,戳在那边。
“前些日子,真卿晋为在朝大臣,也上过谢表,犬马之养忘我,唯笃爱君之义;江湖之身虽远,敢忘存阙之心?真卿忠义朴重,朕熟谙于心。”
实在真教员的贺表,他只听懂了大抵一小半,不过歌功颂德,花团锦簇,只感觉高高在上,实在是难接地气。
真德秀雷厉流行,从不拐弯抹角,这一点非常令他赏识。这才是做事该有的模样。
赵竑即位,建功的亲朋老友犒赏结束,天然就是在朝大臣,这也是朝堂稳定的底子。
大宋内忧内乱,国力匮乏,民生凋敝,远远没到真德秀所描述的那样波澜不惊。
至于御史中丞,梁成大这搅屎棍天然被废黜,由朝中的别的一个清流陈端常担负。立太子和宫变当日,此君表示不错,公开和史弥远廷怼,让赵竑印象深切。
“很好!你随后派人去将作监,调取水晶之物,另唤晓得打磨的工匠两名,朕另有重用。”
“陛下,臣平分内之事,该当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