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着赵尚景所讲,牡丹籽播种是七八月份。牡丹籽从植株上摘下便播种进土里,出芽率也高些。现在已到了蒲月三十小暑骨气,开荒便被三家人提上了日程,这三十五亩的山坡要在春季之前弄好,因为除了播种牡丹籽,其他地盘也得弄好留着栽种牡丹。到了八玄月份,就是农家最繁忙的秋收时节,到时便没有工夫清算山坡。
“是啊,有了它我就轻松多了。”蓝怡拍拍驴背,幸亏这条路是人们采竹子走出来的,能过一辆小车,“弟妹,村里人都不爱吃竹笋么?”
“大嫂,你这是筹算买甚么去?”这一家都是白白的小脸上戴着斗笠,一副欢畅的模样,这大热天的若没事,想来三人也不会去赶集。
“不会,她拿口旧锅也没用,怕是坏掉扔了。”拿别人家的锅也有些说道,传闻也不是吉利的。
她见蓝怡如此主动,想着这酸笋的味道应当不错才和大嫂一起出来挖笋腌上,为得是不但自家吃,不然也不会同蓝怡一口气买两口大缸。
陈氏见她如此,谈笑道:“大嫂,你这模样,可不像是个有了孩子的。”看上去不过是个大些的孩子罢了,竟带着两个孩子,撑起一个家,陈氏和李氏每次聊起蓝怡都是满满的佩服。
王二叔用了一个下午帮蓝怡盘了两口锅台。二叔的技术不错,因为怕石头被火烧裂,锅灶里边抹了很厚的胶泥土,为了排烟,每个锅台后边都做了通风的烟筒,用石块靠墙垒起来直接通出房顶,因而蓝怡家的小厨房的房顶上就有了三个烟囱,看着有些奇特。锅台盘好后,蓝怡将炒菜、烧饭、烧水和煮猪食的锅灶分开,如许也便利卫生。
下午店家套车把大缸运到两家,蓝怡赶在入夜前把酸笋腌好封实,感觉双手的手腕和手指头都已经发僵,早晨给孩子们洗过澡睡下后,她洒了金银花在热水里泡澡,脑筋中想着二婶本日谈起赵家老三赵当选的事情。
此时,山里的山杏熟了,蓝怡跟着陈氏和刘氏几个到山里采返来给孩子们吃。看到柿子树、山查树和酸枣树也挂满果子,看得她直眼热。
“弟妹,过几日这些熟了我们再来,多拿几个袋子,我牵着毛驴过来驮。”
“大嫂,这小毛驴倒是好用。我看你来回的没少省力量。”陈氏瞧着小毛驴非常恋慕,但是家里比来盖屋子买山坡,那里来的银子买牲口。不过就算要买,想着公公也会买头牛,牛比驴用处大,只蓝怡这般用来挑挑骑骑的才会买头毛驴。
手机用户请到m.浏览。
蓝怡晓得竹子为好好几个种类,产笋的季候也不一样,只是她的故乡不种竹子,吃的竹笋都是买来的。但是想到酸笋,竹笋鸡汤,炖排骨,油焖春笋等菜色,蓝怡还是想去。
赵当选昂首,见是蓝怡母子,转头瞪了一眼:“皮猴,你找死是不?”
“没有,架子上没甚么东西,中间只要一个土炉子。”如果有一口锅,她也该看获得。
第二日,蓝怡牵着毛驴,跨着箩筐,便先有竹子的山坳走去。毛驴背上的鞍坐下有厚皮垫布,也不怕它被箩筐搁到。
她挖了很多,包去外皮只留下嫩笋,装在箩筐里牵着毛驴回家。把家中一口有盖子的大缸洗净,放在太阳下暴晒消毒,后滚到东屋屋檐下,那边比较阴凉,缸里放了井水,然后直接把竹笋洗净从中间劈成两半,码进水里,封严缸盖。这个是她之前在电视上见过,最简朴的酸笋做法。如许腌制的酸笋只要保存好,吃一年都没题目。她筹算明天去周家村订两口大缸,多腌制一些,到了夏季也添个菜,想想就酸水直冒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