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来真巧,这家人也姓韦。
“有甚么不好的?明天我还非得掰扯个清楚不成!”
退一万步来讲,即便结婚后常常有不调和的摩擦,有不讲理的婆母,有爱动粗的男人,对着媳妇也主如果以折腾和逼迫为主,毫不会直接奔着休妻去的,这倒不是农家人的脾气有多浑厚多刻薄,而是一个很实际的考量――另娶一个,就得再大出血一次,重新凑一笔彩礼出来。
该死!
“我、我一向都晓得……”
“哦?这会儿终究晓得疼人了?”
而她见好就收,没有持续耍横下去,等闹够了,就若无其事的爬起来,掸了掸身上沾着的灰土,回屋笑嘻嘻的给老妖婆盛饭布菜,这前后的反差之大,完整把老妖婆弄懵了。
“你晓得甚么!”
“你就更缺德了,自家的孩子吃不饱穿不暖,还可劲儿的去补助她那一房!你让我别多想,说你和她没甚么,可我能未几想么?”
等等,也不能说是三个孙女儿。
虽说一样都生了女儿,那位大嫂却从未被老妖婆嫌弃过挤兑过,启事并不是嘴甜会来事,或是心机重、城府深。
先前唤包子爹出去的男声,无疑就是包子爹的爹,也就是韦团儿现在的祖父,传闻是个地隧道道的读书人,身上却没有多少呆板的气味,一向开通得紧,没有重男轻女的弊端,也没有狷介陈腐的做派,更没有甩手掌柜的心态,固然他肩不能扛手不能提,但只需摇摇笔杆子,帮乡里乡亲们写写春联和门额,抄抄佛经或品德经,代写手札,帮着草拟契书,就能有一笔不错的进账,是以手头比普通的庄稼汉余裕很多,常常给家里的三个孙女儿买几斤糕点吃,再扯几尺花布做衣服。对两个儿媳也尽量做到了一碗水端平,从不偏袒哪一方,打压哪一方。
究竟恰好相反,大嫂是惹不起的凶暴角色,是块真正的爆炭,传闻当初刚过门时,老妖婆只在饭桌山指桑骂槐的损了她几句,她就把碗筷一摔,大喇喇的跑到屋外,往地上一坐,边打滚边撒泼,吵着闹着说“我是活不成了啊,顿时就要被婆婆逼死了,拯救啊!快救救我这个薄命的人儿啊!”,弄得村里的人都跑出来看热烈,指指导点的,让老妖婆非常下不来台,打心底里就怵了她三分。
“好吧,你要说就说,但要不要先喝点儿水润润嗓子……”
但人和人的运气,是分歧的。
实在,她本意是要持续打盹的,何如包子爹娘说得太投入了,从芝麻扯到绿豆,从豆蔻拉拔到翠绿,从想当年联络到现现在,且没有在她面前躲避的意义,一时半会儿也显不出消停的迹象,弄得她想要躲清净都不可,只得做起了合格的吃瓜大众,一边很有本质的旁听着,不打搅不干与,一边很有层次的归整着,尽量尊敬究竟,不添油不加醋。
“她把你们当作宝,行,这是应当的,谁让你们是她的种呢?她偏疼,有她偏疼的事理。可都是做媳妇的,生的也都是闺女,她凭甚么就摆出两副面孔来?”
如许的景象,也难怪老妖婆会间歇性发癫了――明显是一门心机的想要大孙子,估计连做梦时都忘不了这茬,可惜送子观音就是不肯卖个面子,运来的满是如假包换的大孙女,想办个七天无来由退货都不可。
接下来的时候里,韦团儿听了一耳朵的八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