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曰:有其年已老而有子者何也。
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开阖不得,寒气从之,乃生大偻;陷脉为瘘,流连肉腠,俞气化薄,传为善畏,及为惶恐;营气不从,逆于肉理,乃生痴肥;魄汗未尽,形弱而气烁,穴俞以闭,发为风疟。
帝曰:人大哥而无子者,材力尽耶,将天数然也。
岐伯曰: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阴不堪其阳,则脉流薄疾,并乃狂;阳不堪其阴,则五藏气争,九窍不通。是以贤人陈阴阳,筋脉和同,骨髓坚毅,血气皆从;如是则表里调和,邪不能害,耳目聪明,气立仍旧。风客淫气,精乃亡,邪伤肝也。因此饱食,筋脉横解,肠癖为痔;因此大饮,则气逆;因此强力,肾气乃伤,高骨乃坏。
春三月,此谓发陈,六合俱生,万物以荣,夜卧夙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摄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父老少。
秋三月,此谓容平,气候以急,地气以明,早卧夙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情,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夫上古贤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偶然,澹泊虚无,真气从之,精力内守,病安向来。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低不相慕,其民故曰朴。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以是能年皆度百岁,而行动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
故病久则传化,高低不并,良医弗为。故阳畜积病死,而阳气当隔,隔者当泻,不亟正治,粗乃败之。故阳气者,一日而主外,黎明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是故暮而收拒,无扰筋骨,无见雾露,反此三时,形乃困薄。
因于露风,乃生寒热。是以春伤于风,邪气流连,乃为洞泄;夏伤于暑,秋为痎疟;秋伤于湿,上逆而咳,发为痿厥;冬伤于寒,春必温病。四时之气,更伤五藏。
黄帝曰:天有八风,经有五风,何谓?
东风生于春,病在肝,俞在颈项;南风生于夏,病在心,俞在胸胁;西风生于秋,病在肺,俞在肩背;北风生于冬,病在肾,俞在腰股;中心为土,病在脾,俞在脊。
因于寒,欲如运枢,起居如惊,神情乃浮。因于暑,汗烦则喘喝,静则多言,体若燔炭,汗出而散。因于湿,首如裹,湿热不攘,大筋緛短,小筋驰长,软短为拘,驰长为痿。因于气,为肿,四维相代,阳气乃竭。
——节选自《黄帝内经》
故冬不按跷,春不鼽衄,春不病颈项,仲夏不病胸胁,长夏不病洞泄寒中,秋不病风疟,冬不病痹厥,飧泄而汗出也。
黄帝曰: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六合之间,*以内,其气九州、九窍、五藏、十二节,皆通乎气候。其生五,其气三。数犯此者,则邪气伤人,此寿命之本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