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气者,烦劳则张,精绝。辟积于夏,令人煎厥。目盲不成以视,耳闭不成能听,溃溃乎若坏都,汩汩乎不成止。阳气者,大怒则形断气;而血菀于上,令人薄厥,有伤于筋,纵,其若不容,汗出偏沮,令人偏枯。汗出见湿,乃坐痤痱。高梁之变,足生大丁,受如持虚。劳汗当风,寒薄为皶,郁乃痤。
秋三月,此谓容平,气候以急,地气以明,早卧夙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情,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晓得者,法于阴阳,和于法术,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黄帝曰: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六合之间,*以内,其气九州、九窍、五藏、十二节,皆通乎气候。其生五,其气三。数犯此者,则邪气伤人,此寿命之本也。
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道者,贤人行之,愚者佩之。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反顺为逆,是谓内格。
帝曰:夫道者年皆百数,能有子乎。
故风者,百病之始也。平静则肉腠闭拒,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此因时之序也。
岐伯曰: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阴不堪其阳,则脉流薄疾,并乃狂;阳不堪其阴,则五藏气争,九窍不通。是以贤人陈阴阳,筋脉和同,骨髓坚毅,血气皆从;如是则表里调和,邪不能害,耳目聪明,气立仍旧。风客淫气,精乃亡,邪伤肝也。因此饱食,筋脉横解,肠癖为痔;因此大饮,则气逆;因此强力,肾气乃伤,高骨乃坏。
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亮,是故阳因此上,卫外者也。
岐伯曰:此其天寿过分,气脉常通,而肾气不足也。此虽有子,男不过尽八八,女不过尽七七,而六合之精气皆竭矣。
夫上古贤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偶然,澹泊虚无,真气从之,精力内守,病安向来。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低不相慕,其民故曰朴。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以是能年皆度百岁,而行动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
彼苍之气,清净则志意治,顺之则阳气固,虽有贼邪,弗能害也。此因时之序。故贤人传精力,佩服候,而通神明,失之则内闭九窍,外壅肌肉,卫气散解,此谓自伤,气之削也。
帝曰:有其年已老而有子者何也。
气候,清净光亮者也,藏德不止,故不下也。天明则日月不明,邪害空窍,阳气者闭塞,地气者冒明,云雾不精,则上应白露不下。交通不表,万物命故不施,不施则名木多死。恶气不发,风雨不节,白露不下,则菀槁不荣。贼风数至,暴雨数起,六合四时不相保,与道相失,则未央绝灭。唯贤人从之,故身无奇病,万物不失,活力不竭。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逆秋气,则太阴不收,肺气焦满。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独沉。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底子也。以是贤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发展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