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七神采极其丢脸。停下,看了眼李穆,快步走到高峤身边,附耳畴昔,低声说道:“大师(对男仆人的称呼),不好了,军中今早竟传开动静,称相公一诺令媛,要将小娘子下嫁李穆,现在个个兴高采烈,都在那边说呢!”
李穆向高峤见礼,态度非常恭谨。
高峤一变态态,也未命他起家,只是盯着他,冷冷隧道:“你借我当日一时讲错,现在执意要我将我女儿下嫁。我料你绝非一时意动。你处心积虑,所图到底为何?”
高峤望去,见高七竟不顾礼节,仓猝入内,皱了皱眉:“何事如此镇静?”
一片喝彩声中,高峤面露忧色,敏捷下了城头,舍马步行,出城门,朝着劈面道上正行来的那支雄师,疾步迎了上去。
“敬臣,我敬你父祖英烈,听闻你十三岁参军至今,不但屡立军功,且曾数次于万险中不弃同袍,难能宝贵。你乃铁骨铮铮之人,为何此次,却要如此难堪我高家?”
高胤在江北大战之时,居都督之位,和李穆天然了解,毫无架子,面上带笑,快步来到李穆面前,笑道:“敬臣,你可来了,我已等待多时!”
……
高峤停下了脚步。
他说完,两道目光,紧紧地盯着李穆。
高胤眸光含笑,放动手中酒杯,合掌拍了一拍。
高峤神采一变,敏捷看了李穆一眼,见他立在一旁,神采安静,竟毫无非常,眼底蓦地精光四射,目光凌厉仿佛两道利剑,盯着李穆,嘲笑点头:“好!好!不想我高峤纵横半生,竟被你一个小小的别部司马弄于股掌之间!公然是后生可畏!”
高峤望向火线。没半晌,见杨宣领了一人返来,近旁兵士,看向那人的目光,皆带佩服之色,主动纷繁让道,知那人应立便是李穆了。
一传十,十传百,很快,大家便都知了,方才登上城头的这位中年男人,恰是名满天下的高氏宰相。公然名不虚传,风采超然,群情立即冲动,路人纷繁涌了过来,想要靠得近些,好瞧得更清楚。
“你可曾想过,倘若伯父迫于当日承诺,真将我阿妹嫁于你,不但敬臣你要被世人冠以附势之名,且你欲置我高家于何地?欲置我阿妹于何地?被人挖苦也就罢了,怕她平生,都将烦闷不乐!”
许泌执了高峤之手,极是亲热。
他定睛看去,不由感到有些不测。
出城东,郊野数十里,有一雀湖,湖光潋滟,风景秀美,湖畔坐落一处庄园,名雀庄。
壮汉早听闻高峤之名,却第一次见到他的真容。仓猝上前,对着高峤,恭恭敬敬地行了一个礼。
中间一名中年男人,头戴进贤乌冠,身着绛纱官服,面洁若玉,凤目微扬,目光湛然若神,似正了望远方,颌下那把乌黑美髯,随风悄悄飞舞,站在那边,渊渟岳峙,不怒自威。
主子见仆人出来了,忙迎上去:“大师稍候,奴这就将牛车驱来……”
“人间瑶池,不过如此。”李穆应道。
“我穿惯了,衣裳也好,又未曾补缀。”
李穆望了一眼庄园,随高七入内。
“无事。睡了。”高峤敷衍。
美人开口问安,声若莺啼。高胤含笑,命美人歌舞扫兴。便有一红衣女子吹笙,一绿衣女子伐鼓,其他伴着乐曲,翩翩起舞。
高峤看了眼高胤。
如许的机遇,常日实在可贵一见,公众早早都来这里等着,除了瞻仰军威,也是想亲眼看一看传说中的大虞宰相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