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秀简朴道:“卫攸。”
凉州之乱已荡平,雄师班师,立有军功者,随军回朝受封。这回有很多豪门后辈立下大功,这些人在朝没有门路,身家贫寒,据濮阳所知,晋王、赵王皆已派人赶往军中,以图示好。
但军中森严,又岂是等闲便能与这几人联络,更不必说得他们复书了。
濮阳如何也想不到会是如许,她惊奇道:“既然已投向赵王,为何卫攸会帮你牵线而不是帮赵王?”
室中卫秀正净手,一婢子捧着一块干净的白帕,候在一旁。
濮阳接过,看过一卷,放到一旁,又拆开第二卷,快速扫过上面内容,她欣喜道:“先生如何获得这些?”
她狠下心,也似欢乐:“我为殿下斟酒。”
见濮阳诧异,她便直接说了下去:“卫氏已在暗中投向赵王。他们晓得徙戎之事了,欲为赵王促进此事,立一大功。得知这本是我想出来的战略,便来问我该当如何替赵王揽下此事。我便趁机提出此事,与他们互换。”
卫秀自嘲一笑:“我请殿下来,便是有事相商?”
她晓得卫秀与卫氏隔阂深,故而这些日子便没有提过此与卫氏盟好之事,但没想到……她愤怒,愤怒的是本身,先生为她驰驱,为她勉强责备,而她竟然将她想得如此卑鄙。
卫秀给出的,便是与此中几位功劳卓著之将的复书。
卫秀面上没有了笑意,眼眸还是和顺的,却埋没一抹黯然,让濮阳看了心疼。
这话听到耳中,似是另有深意。可她老是几次,时而和顺,时而又冷酷。濮阳不知她是何意,也不知如何接话,一时便愣住了。
卫秀见此,便道:“殿下带归去看吧,也好先从字面上体味这几人。”手札是以誊写者的口气来写就,最能表现此人的言语体例与设法。
她走了出来,卫秀恰擦干了手转头过来,见她,也不料外,轻笑道:“殿下来得恰好,免了我派人去请。”
她算透了卫太师的心机,不过顺势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