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刑部的新规,才刚公布数月罢了。”王贤道:“你们能够和男方家筹议一下,如果情愿体味,请三天后辰时,到县衙典史厅找我,我给你们出文书。”
郑老爷子看看儿子,侍立在一旁的中年人便轻声道:“敝宅夙来遵纪守法,天然听二老爷决计。”
话说他来浦江县也有些日子了,对这个江南第一家天然如雷贯耳,但除了身边人大半姓郑以外,对郑家的短长,并没甚么切身的感受。他只晓得,浦江县的赋税,向出处郑家按期收解,无需官府下乡催缴,多少年来从无差池;浦江县百姓有了胶葛,向来到郑宅镇找郑家老爷讯断,并且一经讯断,非论胜负,都不会再去找官府重判;他还传闻,浦江县统统征发劳役、兴建水利、修桥铺路……都是由郑家来主持,官府只需安插任务,到时验收便可……
“另有这一说?”郑沿诧异道。“之前都没传闻过。”
“恰是。”王贤点点头:“此案至今已经整一年,搁置下去不是体例,到底要如何措置,还请郑老兄和老爷子给个主张。”
“大人可不能走,”郑老爷子拉着王贤的手道:“第一次来我郑家,若不吃杯水酒再走,教人笑话老朽不懂事。”
“不敢不敢,快扶二老爷起来。”老者恰是郑氏族长郑棠,忙命儿子郑沿将王贤扶起,固然这二老爷实在面嫩了些。
“久闻郑家耕读传家,不分男女皆识字,家家都有才学之士,本日一看,公然名不虚传。”王贤装模作样的点头赏识道。
第二天,浦江县向八位失落者的家眷,下达了到县衙筹议后续事件的传票。
“老爷子曲解了。”王贤笑道:“郑老兄怎会犯法呢?下官是应分巡道审结陈年旧案之宪令,例行公事前来罢了。”
“只要失落者家眷都同意,能够以失落人丁销户。”王贤淡淡道:“销户今后,案子天然也就没有了。”
“如何告终?”
总之给他的感受是――浦江就是郑家,郑家就是浦江!
为了表示对江南第一家的尊敬,王贤决订婚自去一趟郑宅镇。
王贤忙起家施礼道:“下官拜见封君老爷子,祝贺老爷子福寿连缀。”见人说人话,见鬼说大话,本就是一名演员的根基涵养。
“是,这件事还得跟亲家筹议一下。”郑沿点点头道。
‘尊酒京都外,孤帆水驿飞。青云诸老尽,白发几人归。
两人磨磨唧唧了半天,终究以郑老爷子用‘大人’代替‘二老爷’告终。郑老爷子这才问道:“不知孽子所犯何事,竟要大人亲来送票通传?”
“当日二老爷上任,小人在驱逐的步队里,有幸一睹二老爷的尊容。”郑汛恭声道:“前面就是舍间,请二老爷前去稍坐,吃点茶果,待小人前去知会族长。”
因为随行的差役,穿戴青红色的号服,镇上百姓都晓得是官府来人,不但不像平常乡间人那般害怕,反而有个穿葛布长袍的中年人上前,执礼甚恭道:“小人郑宅镇七里里长郑汛,恭迎二老爷?”
“恰是此意!”郑老爷子高兴道:“请大人移步敝宅,应当已经备好酒菜了。”
王贤内心闪过一丝动机,被九道牌坊压着,镇上的人该是多么压抑?但当他穿过牌坊群,便见一条宽丈余的小溪蜿蜒而来,水流潺潺、晶莹清澈,将沉肃的氛围一扫而空。溯流而上,只见溪上有石桥十座,构架南北,溪旁夹种榴柳,时价玄月,恰是石榴成熟,鲜红亮丽的石榴果挂满枝头,与绿柳相映成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