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依你之见,又当如何?”
郎官们不情不肯的坐下了。有严助在场,他们再也不像刚才那样轻松,一个个像是锯了嘴的葫芦似的,一声不吭,脸上连一点笑纹儿都没有。严助也不睬他们,漫不经心肠说道:“梁啸,你固然读书未几,却很有见地。对东瓯内迁这件事,你是如何看的?”
这当然是大功一件。但是这件事一样超出了严助的权力范围,他必须向朝廷汇报。内附好说,内姑息触及到一个题目:东瓯几十万人迁到哪儿去,各种开支又由谁来卖力?
严助摆摆手。“无妨,是我问你的,出了事,自有我担着。”
刘陵讲完了东冶见闻,冷静的闭上了嘴巴,垂着眼睛,悄悄的等候着。
郎官们立即闭上了嘴巴,相互使了个眼色,然后不紧不慢的站了起来。
东冶到长安可不近。一来一去起码要半个月。归心似箭的郎官们见严助迟迟没有解缆的意义,暗里里不免有些群情。他们都是贴身庇护严助的人,大多晓得东瓯王要内迁的事,很天然的就谈到了这个题目。
“陵儿,徙封恐怕不太能够。且不说天子能不能承诺,我运营淮南这么多年,岂能说放弃就放弃。再者,就算我情愿吃那样的苦,那些门客情愿吗?好轻易堆积了三千门客,莫非就如许一朝散尽?”
再说了,他也想看看严助究竟有何企图。
“阿啸,你说说看,如果内迁,会迁到甚么处所?”李椒拱了拱梁啸的肩膀,大大咧咧的说道。
东瓯王很有诚意,不但主动要求去王号。还要求将群众内迁,反面闽越交界了,我要搬到本地去,和闽越离得远远的。
严助不敢专断,写成奏章,向天子叨教。
梁啸笑了。“大人也感觉这是可行之策吗?”
梁啸笑笑。他不清楚严助在打甚么主张,但是既然他说了这句话,那他便能够放心说了。就算严助想给他挖坑,另有卫青、秦歌替他洗白呢。
俗话说得好,吃人的嘴硬,拿人的手短。东瓯王给严助提出了一个困难:内附。
严助走到他们中间,找了个靠火的处所坐下,伸出双手去烤火,慢吞吞的说道:“坐吧。”
“有两个处所不当。”梁啸取过一只洁净的酒杯,倒了一点酒,将酒杯洗了一下,倒掉,又倒了大半杯酒,递到严助手中。严助踌躇了半晌,接在手中,呷了一口,对劲的点点头。
所谓内附,就是去王号,内属汉地。不做王了,我要做大汉的子民。估计东瓯王也是被闽越欺负得惨了,是王国的时候,只能请朝廷补救,如果内附,今后大汉就有庇护之责,闽越就不能再欺负他了。
严助的鼻子吸了吸,吸了一口气,又渐渐的吐了出来。
刘迁如释重负。赶紧拥戴。“是啊,是啊,mm说得有理,也不急在一时嘛。”
梁啸也站了起来。
郎官们一边谩骂着这见鬼的气候,一边七嘴八舌的拥戴着李椒,毫不忸捏的以天下为己任。梁啸被他们的豪情传染了,却还是笑道:“你们啊,还是算了吧,心机是好的,但是你们读过几天书?骑马射箭,与人厮杀,你们在行,可真要管理政务,还得是严大人那样的读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