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思源找上本身,要锦州轻骑往天门城寻夏牧朝时,郭子沐并未多想,当即便允了下来。
“思源,民生之艰在于不公不均。富户、劣绅占田千百顷,家中粮仓堆积如山,圈养彘羊无数,在内骄奢淫(*)逸,在外横行无肆。而平常百姓家,长年劳苦也一定能保三餐无缺,荒年更是温饱交煎,苦不堪言。至于贫者佃农,唉,至于多么窘境...”
郭子沐见他并不答话,肝火更甚,咳了一声,乃道:“梅大人,这些将兵都是血肉之躯,经不得这般折腾,还是当场安营歇下罢?”他是主将,自要为这些部属兄弟着想。
那便杀吧,凡是有丁点怀疑的人,他都要杀。
“杀!”夏承灿的脑海中只剩这一个字。他率着这两万余马队,疾走三百余里到此处就是为了杀人,杀厥国人。
从城南到城北,从城东到城西,乃至巷道旮旯处,乃至富户朱门的地窖中...哪哪都是尸身,到处皆是死人:被烧死、被砍死、被捅死、被踩踏而死...有白叟、有壮丁、有妇孺。
“夏牧炎和厥国人都该死!”夏承灿在内心千万次地念叨。
他还记得那夜宿州城外,喝酒至酣处二人击罐高歌,歌青云之志,歌人间痛苦,歌后代情长:
两万余马皆骠壮,两万余人尽执锐,人马所至,杀人如杀鸡狗。惨叫之声响彻天涯,由深夜至天明。
没有喊杀声,只要冷冷的刀枪和熊熊的火焰。兵马过处人畜不留,灭尽统统朝气。
北邺城二十万人,一夜尽殁,惨乎?执子一念祸人间!
他的话如同好天轰隆,惊得梅思源五内俱乱,“快引我去!”
醒来,便是恶梦的开端。
“报~~~!”火线传来标兵的报讯之声。
郭子沐是颐王府的附臣,他能来任这个郡府驻地将军,全赖夏牧仁保举。先前,梅思源和徐定安被困宿州城,他迟迟未曾出兵驰援是有启事的。实在,沙陀雄师攻入天门城后三日,郭子沐便收到了急报,比梅思源还早了一日,他当夜便遣人送信往都城颐王府,探听夏牧仁的口风。然,夏牧仁却迟迟没有覆信。便是以,他一向未敢出兵。
霹雷隆的马蹄音踏碎了这夜的沉寂,已入眠的北邺城百姓被这突如其来的声响惊醒。
次日一早,五千骑便从锦州大营赶往天门城石山,星夜兼程。夏牧朝临行前已与梅思源交代过,他和沙陀构和之地是在石山。
梅思源侧首看了看他,还是不语。他何尝不晓得此时人马已疲,行路艰巨?然,夏牧朝一时未寻到,他便一刻不得心安。
是以,三王明争暗斗了十几年,永华帝也一向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并不过量干与。
不见了起早赶趟的贩夫,不见了下地晨忙的耕农,不见了衙门里沉闷的“点卯”钟,不见了屋顶飘起的炊烟...
大华颌亲王夏牧朝之墓。
“杀父王的凶手中或许就有北邺城的人。”这是夏承灿心中最后的说辞。宁肯错杀一万,不教漏网一人。
“思源,大华积弊已久,厥国沙陀虎视眈眈,国实危矣!你我联袂共为,先治内患除家贼,再共赴疆场抵抗内奸,此生为国为民,也不枉过!”
夏牧朝扣押郭府家眷后,郭子沐便吃紧修书给夏牧仁,只得了八字回话:“尔倾尽力,助其除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