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植听闻赵佶同意免除江南两年赋税,心中暗自欣喜,这于本身安定和管理江南将会更加无益。
赵佶这般说着,内心却暗自思忖。高俅那档子事,实在难以开口,堂堂朝廷主帅,竟被自家禁军打成重伤,这等丑事若鼓吹出去,岂不让天下人笑掉大牙。
本来,杨戬的奏报中提到,在淮南西路有一个名叫王庆的流民,见方腊称帝,便学着方腊的模样集合流民也造反了。他们攻州掠府,斩杀朝廷命官,堆积淮南流民,在淮南西路称帝,还与方腊相互照应。
此时,赵佶终究心生惧意,江南之地的背叛如燎原烈火,愈演愈烈,已严峻威胁到大宋的统治,说不定本身会沦为亡国之君,听到武植再次提及免除江南两年赋税之事,他也顾不得敛财修道了,赶紧点头应允。
右丞相韩忠彦抱拳拱手说道:“官家,现在我大宋各路驻军数量较多者唯有西北之地。官家该当马上命令,令西北诸路派出兵马,再选定一名熟知兵事的统帅,领兵南下江南平叛。”
听到赵佶的话语,他拱手应对道:“官家,那不知当今我江南之地的朝廷雄师近况如何了?”
第二日的早朝上,赵佶于群臣面前宣布了对江南免除两年赋税的诏令。并且为助力武植更有效地安定江南兵变,授予他江淮荆浙七路宣抚措置大使的职位,还赐赉他平章军国重事之权。
对于高俅的惨状,武植在锦衣卫的奏报中早已晓得,看到赵佶避而不答,也并未诘问。
赵佶面色丢脸地说道:“按照火线杨戬传来的奏报,现在这三支禁军丧失惨痛,仅剩下 三万残兵。”
“官家,微臣打算先调派殿前司副都批示使呼延灼、侍卫亲军步兵司都批示使卢俊义,率龙卫右厢一万二千马队敏捷奔赴江南,且任命卢俊义为都统制,呼延灼为副统制。临时统领江宁府内残剩的朝廷兵士,防备叛军的进犯。待西北各路雄师集结结束后,微臣马上率军南下。”
但见赵佶那摇摇欲坠的身形,武植佯装不知,忙开口问道:“官家,您安好否?不知又产生何事?”
听闻此言的赵佶面色阴沉,向来视财如命的他听到要免除赋税,顿时说道:“不可!倘若免除江南两年赋税,我大宋国库底子有力支撑。”赵佶未加思考,一口回绝。
听到武植早有打算,赵佶面露忧色,说道:“好,爱卿不愧是朕的肱骨之臣。如此一来,朕便放心多了。”
“免除两年赋税?”
武植拱手抱拳说道:“官家,现在大宋有难,平叛乃是臣分内之事,义不容辞。只是江南叛军权势正盛,西北各路禁军虽战力不凡,可从西北到江南路途悠远,将士们长途驰驱易怠倦。何况他们对江南地区陌生,而方腊军队占有天时,想克服叛军,恐怕会困难重重 。”
武植身为枢密使兼门下侍郎,此前在西北统领诸路军队多年,又熟知兵事,作为统帅的人选再合适不过。
“甚么?”当听闻朝廷三支精锐的禁军只剩三万残兵败将,枢密副使孙固、右丞相韩忠彦、副相赵挺之等大臣皆满脸不成置信。就连武植身边尚未得知动静的宗泽听到这话,也面露惊色。
听到武植的话语,赵佶神采颓废,他强撑着精力望向武植,带着哭腔道:“爱卿,我大宋的江南近乎沦亡,现在那淮南西路又有一伙贼子称帝造反,爱卿,朕的江南之地就全仰仗爱卿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