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奎等站了一会以后,见有七八人从内里往这边走来,郑绍来上前迎了几步,两边相互行揖礼。
郑一官道:“叔父要想清楚,除非货色确切很多,又是俏门的好货,不然的话随便求见并不是甚么功德。”
“一官你带来的这些人有成色,不象是浅显跑海的海商。”阿谁青年看了一会,回身道:“走,带我去会会他们。”
郑绍来道:“放心,我这船货代价近二十万,并且是绝对好销的硬货。”
“啊?哦,好。”
“至公子,我看过了,统统铁器都是一样的精铁铸打,工艺都是上佳,没有发明一个次品。”
“好,就去见他。”
“是!”郑绍来后退了一步,由蒋奎顶上来。
郑绍来道:“是李国助吗?”
蒋奎道:“鄙人东主除了有大商行外,本身另有铁矿和高炉,本身熔铸生铁,另有铁器场,有大量的徒弟不断打造各种铁器。”
郑一官道:“这位就是我们的至公子。”
按大明的铜钱比,现在一两银子换六百文万历金背钱,一钱六十文,一分六文,一根针卖十几文金背钱,在大明固然缺铁,一文钱也够买针了。
这艘船的东主,到底是甚么来路?
一行人骑马往港口去,倭人缺马,不过李家这里几十匹马老是有,大家从城堡一样的宅邸出来,穿过村镇普通的聚居地,在大片倭人夷人汉商的簇拥下到船边栈桥上看货。
这一艘船的铁器,不要说倭国,就算在大明也是好货,必定大家抢着要!
不远处的一座阁楼的上,一个穿茧绸长袍的三十不到的青年正从窗子上向那边看,郑一官毕恭毕敬的站在这个青年背面。
李府的保护有汉人也有倭人,看起来都是厮杀经历非常丰富●4style_txt;的精锐,门口也有守备的头子,郑一官常常走动,还是被拦下盘问了一番。
“是,至公子。”
郑一官道:“一船货近二十万也很多了,就仅凭这个也够资格见面,好,小侄这就引见。”
还是跑倭国的航路最好,但这条航路海盗也最多,如果有李家权势的喜爱,日本航道就很保险,今后能够常跑了。
“各位在此等待。”郑一官仓猝走出来,叫郑绍来和蒋奎等人在门口等待。
这是十倍的差价,并且是转出就能都出光的硬货!
这么多铁器,这么大的船装了一多数满是铁器,就算拿重金采办也得买空一个多数会的储存,还不必然能买到这么齐备,大明官方缺铁是很严峻的,从两湖到云贵地区,越往西南越缺铁,在四川云南贵州一带,很多百姓还用的是石锄一类的耕具,因为太缺铁了,有钱也买不到。在汉人地区也缺铁,百姓几家共用耕具的也很常见,耕具和糊口器具都很贵!
“铁器在倭国确切是硬货,不过你们如何一下子能带这么多?”李国助有些吃惊,各个货船都有带铁器的,这东西用来压舱很不错,但没有哪艘船是一下子带十万两本钱的铁器过来的……一则是船小带不动,只要大船能带,二来就是想买这么多银子的铁器也很难,比如南京就算是江南第一多数会,一下子买十万两银子的铁器,估计会对全部南直隶官方的铁器利用都会形成严峻的影响!
到李旦父子所居的宅邸四周时,稠浊的人流垂垂变少,四周拿着兵器巡查的人开端增加,来往行走的多数是豪商或是带着刀剑的保护,浅显人很少呈现,港口的那种喧哗声也垂垂听不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