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寿起家,向众位官员鞠躬认错。态度非常诚心:“本宫此次做的是过分了。内阁、军机处一文一武,包管朝廷普通运转,缺一不成。”
朱寿摸摸下巴。无线电台的存在让信息畅达的同时,也让远在朝堂以外的官员们参与朝政也更加便利了。估计此后他将面对全天下的弹劾奏章了。
内阁为文官心脏,若不能为文官个人效命,随时会被顶替。三位阁老向太子让步的速率太快。
很多人听得胸口像堵了块大石头。听这话仿佛是满朝文武逼太子认错。
这阵仗,估计只要太祖才会不惧。不过,朱寿上辈子就经历过近似的场面。
林世远话音刚落,屠滽、周经、梁储捧着刘健、李东阳、谢迁,以及河套统统官员的折子,一同出列谏言。
“论对大明的进献,在场可否有人站出来和本宫比?”朱寿走下台,颠末每一名大臣身前。
谢铎捧着心脏倒下,心脏受不了刺激。
“三年前鞑靼入侵大同。殿下痛呼吾等臣子无能,不通兵法、乱下军令、迟延战机。殿下力主建立军机处,吾等并无二话。军机处建立伊始,外惩鞑靼、内整军务,无一日懒惰。但是殿下擅自调入远征军入云南,无旨殛毙朝廷册封的土司,殿下眼中可有陛下,可有军机处,可有满朝文武。”
统统人瞠目呲牙。太子殿下,您可真敢说啊!
‘屁股决定脑袋’此话不假。屠滽、周经在河套当官时,到处帮忙太子。现在他们成为阁老,也想节制太子。
文华殿表里鸦雀无声。
朱寿摸摸鼻子,此次他的所作所为的确相称放肆。只是西方摸索东方的脚步越来越近,他必须早日把内部整合完美。
他们定是忘了太子的脾气。当初在太子势弱时,死力分化文官之间的干系。他和刘公、谢公没能让太子让步,此后都不会再有这类机遇。
“驾车去孟养,本官要安排流民春播。”李东阳风风火火地分开。
文华殿上刮起了劝谏之风。
田公公躬身回道:“京畿好久未曾下雨,地盘干裂;江南一样如此。恐怕钦天监预知的大旱行未到临。西南多山地雨林,受干旱影响微小。多种些粮食,老是不会错的。”
第二日,当天下人在报纸上看到太子的报歉书后,一样也是如此以为。热血的士子仿佛忘了,一个月前他们在报纸上指责太子欺侮文人,一个月后帮着太子骂起了朝廷诸公。
太子殿下没有回嘴?
朱寿叹了口气,让人传太医,“是本宫错了。本宫会在报纸上登载报歉信。”
这个成果,李东阳早就预感到了。他随大流递交谏言电报,美满是便宜之举。
李东阳神采凝重:“本官会尽快掌控六大宣慰司。”
“诸公为何俄然窜改主张?”李东阳吃惊不已。
李东阳眼神闪了闪:“下官筹办去孟养。对了,国公爷,地里种了甚么粮食?”
“当然是从乌蒙港运来的高产水稻种子。如何了?”黔国公问。
难怪远征军对孟养、木邦、孟密三地土官动手残暴,太子吃紧忙忙迁入流民,不顾吃相丢脸。
官员们接二连三被气,差点没上血书让弘治帝管管太子。
李东阳从电报的字里行间,仿佛见到刘健冲动的模样。曾觉得一辈子都不成能再见,内阁的明争暗斗反而成了思念的旧事。谁成想人间另有无线电台,能够远间隔传输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