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后,刘健方才坐下,然后从袖子中拿出了曾毅给李东阳送来的两封手札,让内侍呈送给了弘治天子。
停顿了一下,刘健看着堕入深思的弘治天子,小声道:“只是,那曾毅虽手持圣旨,可却只能彻查修桥一案。”
“虽说此或许会丢了朝廷颜面,但是却能够起到威慑感化,让天下官员瞧一瞧,心生害怕,同时,也能安抚民气。”
“当如此。”
“先生觉得如何?”
“若要彻查湖州府的案子,还要陛下……且他并无甚么经历……内阁商讨的成果是……全都押送回京,由都城这边复审。”
虽说曾毅在信里言辞间也没有确保湖州府剩下的那一县一州的官员就真的非常廉洁,只是言说从他大抵体味而严,还算不错。
刘健和谢迁纷繁表态,全都认同李东阳的这个决定。
“今个公事……。”
“去面圣吧。”
“现在离了都城,竟然还能有此番本事,已经实在不错了。”
“恩。”
但是,一旦彻查,百姓们只会高呼吾皇圣命,只会以为查出此案的曾毅是清官。
“湖州府。”
很明显,弘治对于所谓的开锅税等等非常的大怒。
“你去吧,我就不去了。”
弘治坐在龙书案后,叮咛殿内的内侍给刘健赐坐。
李东阳笑着开口,算是给这事打住了,这事,刘健别看是内阁首辅,可却恰好不好说话的。
弘治本来尽是气愤的脸上此时倒是暴露了一丝欣喜之色:“这曾毅倒是不错,在都城的时候,虽说是小打小闹,可也算是查出了东宫的案子。”
弘治向来非常尊敬内阁大学士,对他们都是以先生相称号的,这估计也是明朝君臣之间相处最为敦睦的一个期间了。
弘治看完手札以后的神采,阴沉的吓人,和内阁诸位大学士看完这两封信今后的神采一模一样。
还是太子有识人之能啊!
刘健把在内阁商讨的委曲全都说了一遍。
撤除朝中那些老臣,那些个初入朝堂的官员,又有几个能有曾毅这般让人对劲的?
“若让他细查此案,实在有些难为他了……。”
“这湖州府,倒是成了藏污纳垢之所了。”
御书房。
并且,在刘健看来,曾毅这封手札,换个尊称,换成奏折的表,便能够当作是奏折了。
倒不是曾毅那边有多重的职位,而是湖州府的案子不能拖。
弘治深吸了口气:“归安县。”
比如,这案子或许会让朝廷丢了颜面,但是,只会让朝廷百官丢了颜面,或者说是朝廷丢了严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