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时候院子里又熙熙攘攘的热烈起来,你说我做得好,我说你这句妙,只要一小我无动于衷。却见范弘道站在树荫下闭目养神,超然物外。
李掌柜瞥见范弘道,又靠近了几步,开口问道:“范朋友为何独安闲此?莫非抓耳挠腮的写不出来?”
半晌后,还是范弘道悠悠叹道:“这才是鄙人设想中的文人雅集,集会应景之作啊。”
“岂惟芳樽獨,良朋为我娱。大国多名材,千里不相殊。”范弘道朗读了最后四句。如果说刚才是写景,扫尾四句就是写人了。
按下范弘道与王掌柜的碎碎念不表,却说仆人家杨朝奉站在月台上,说要加试一道题,院子又平静了下来。
杨朝奉脸皮抽动了几下,明天这场面,只是本身想招个西席先生,然后有七八个不得志的先生,扎堆过来招聘。或许也能美其名曰雅集,但那里称得上“佳宾罗四筵,车马填中衙”?
院里这些读书人固然学问不见得高深,但好歹也都是读过四书五经、练过文章诗词的,按着格局做几首诗题目不大。就是这程度和质量不必抱太大希冀,大抵只比打油诗强一些罢了。
随后范弘道悄悄嗓门,对着杨朝奉,先读出了前四句:“凉秋肃高会,置酒城南隅。佳宾罗四筵,车马填中衙。”
这是何意?世人一开端听不懂范弘道想表达甚么,坏了兴趣是甚么意义?杨朝奉也在揣摩,这范弘道到底是死鸭子嘴硬,还是死了都要装?
早有人看范弘道不扎眼了,也歹意满满的讽刺道:“先前范朋友多有惊人之语,而此时仆人家出了诗词题目后,范朋友却一言不发,莫非应了嘴尖皮厚腹中空这句鄙谚?”
这也是个很平常的题目,并不算出奇,在世人预感当中。第一道题是考经义,第二道题是考对答,第三道多数就是考诗词了,都是老套路。
一秒记着【??】,為您供应出色小说浏览。
别人听到范弘道的诗后,感觉自惭形秽配不上,那岂不模糊然对范弘道也自惭形秽了?这类心机情境转移的把戏,骗不过他王掌柜!
第十二章 自惭形秽
这一段诗,杨朝奉听不大懂,只能听出华灯、雅歌几个词。但杨朝奉猜得出来,必定是描述富强场面的。
实在是甚么?范弘道只说了半句,但统统尽在不言中。
合法此时,堂屋门帘内传出清脆的声音:“若你有胆量,就利落的把诗朗读出来,我倒要看看有甚么配不上的!”
短时候内也写不出太长的,全都是绝句。用的也都是秋高雁去日、嘉朋会此时之类的浅显字眼。不过幸亏大师都是半斤八两,谁也不比谁强多少,矮子里拔将军罢了。
而院中读书人听到最后这四句,顿时就像是从梦中醒来,不由面面相觑。
都沦落到为了一年二十两束脩的抛头露面的境地,还敢说甚么“大国多名材”,那不是自不量力的坐井之蛙吗?说出去都让人笑话!
不管是前来招聘的读书人,还是几个掌柜,都屏息静气的仔谛听着新题目。到了这个程度谁还能不明白,或许这一道题目就能决定世人去留了。
诗中繁花似锦,实际却如现在毒,一时候院内平静下来了,没人想说话。
不过其他读书人听过这一段后,脑中垂垂胡想出了诗中雅集的场面——
看看自家粗陋的院墙,以及歪脖子老树,再看看院子当中摆的大壶茶,杨朝奉俄然很惭愧。唉,早晓得应当摆点酒,然后请个班子奏曲的,或许还能稍稍应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