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贯不喜上朝的朱厚熜,现在却告急调集内阁严嵩、徐阶等朝臣议事。
内阁当中,作为内阁首辅,严嵩自要表态。
此中,就有兵部尚书丁汝夔。
一向并未言语的礼部侍郎袁玮,早也不想呆下去了:“如此甚好,以圣上之远见,自有应对之计”。
而之前在城中的将士重新编排:统兵之人稳定,但麾下兵马皆有所分歧,誓死守城。
数日前,俺答部入古北口,直逼都城而来,一起烧杀劫掠,大明将士不敌,鞑靼直入本地,安营于潞河东二十里孤山、汝口等处。
故此,还要给世人一个交代:既能领天子对劲,更要让百官无话可说。
五城兵马司来报:鞑靼直逼京畿重地,杀掠怀柔、顺义吏名无数……
能做到首辅,严嵩自有过人之处,贰内心再也明白不过:若在塞外作战,即便败北也可另做奏报,毕竟朝中文武大多不在两军阵前,当战报来到都城时,中间有多少变故:做做手脚不是甚么难事。
此人,恰是锦衣卫北镇抚司千户------石成。
兵部尚书早已表态,兵部再无第二种声音,而同为军务最高衙门的五军都督府,虽有人站出来一番论述,但是与兵部尚书所言大同小异。
“是啊,有理,徐阁老所言有理……”。
这时,身为内阁次辅、礼部尚书的徐阶立即辩驳:“严阁老所言,徐某实不敢苟同,鞑靼一起南下,我大同将士战死无数,就连正副总兵也英勇捐躯。顺义、怀柔本地吏民更是惨遭殛毙,这岂能叫掠财夺食、如同窃贼?”。
同时,朝廷命大同总兵仇鸾为平虏大将军,总领诸军,全面迎敌。
但眼下俺答率部已抵京畿重地,一起烧杀劫掠,天子脚下,非战不成,如若不然,莫说朱厚熜,就是这帮朝臣,特别那些愣头青的御史、翰林院的史官就会口诛笔伐。
两月前,俺答率部侵犯大同。总兵张达、副总兵林椿战死,新任仇鸾为总兵,后鞑靼却移兵东去。
世人散去以后,朱厚熜单独躺在那张冰冷的龙椅之上,他面无神采,却思路纷飞:突如其来的变故、都城的空虚、相互排挤的朝中各派、诸镇的兵马、惊骇不已的百姓们……
徐阶环顾四周,而后振振有词道:“当务之急,我等应主动筹办应敌之策,若不能打赢此仗,另有何脸面站于这朝堂之上?”。
兵部尚书丁汝夔起首站出来:此次鞑靼来犯,都城只要四万之余的兵力,并且大多老弱,又为表里大臣所役使,战甲陈腐,战力极弱,臣恐不敌,还请圣上定夺。
这一刻,朝中震惊、都城震惊、大明震惊……
此旨出,世人纷繁呼应,大多悲观了起来:外有诸镇兵马声援,内有城中保卫相抵,鞑靼腹背受攻,都城的安危便可大大减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