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再留在三边镇,意义不大。
“小的该死,小的有眼不识泰山,请仲大人恕罪”。
这小子,提及话来,一套一套的:再说,翰林院是甚么衙门?多少内阁辅臣、六部堂官,就出自与此,一个小小的知府衙门,呵呵。
这话说的虽有点过,不过幸亏他还将“体察民情”说成是办差。
这小子果然脑袋瓜好使,晓得李序南与仲逸干系匪浅,还晓得一起办差。
两今后,仲逸与程默分开三边镇,仓促向知府衙门而去。
那保卫一脸的阴阳怪气,连连挥手:“走吧,走吧”。
“仲大人,我们就如许走了?马三不会说甚么吧?”。
“孺子可教也,到了翰林院,为你报功”。
这话说的,到底是舍不得分开三边镇呢,还是离不开暖香楼,阿谁叫香玲儿的女人?
此情此景,与方才那副嘴脸,截然分歧。
“翰林院六品侍读仲大人,奉旨来此办差,你等如此怠慢,是何用心?”。
不过,看看仲仲逸与程默这二人的言行举止,全无朝廷命官的办事之风。
秀才遇见兵有理说不清,不过,程默可不是秀才,看他如何与这些人周旋?
程默仓猝上前:“如何就坐不成了?这里,莫非不是大明的天下吗?”。
“是,统统听仲大人的”。
“站住,你要去那里?”。
都在城门口官服乌纱的表态了,还如何体察?
城门保卫头领立即向部属叮咛:“快,奉告城中的弟兄们:翰林院的仲大人进城了,千万庇护好,顿时陈述康大人”。
不过,派人看看这位仲侍读去那里体察民情,倒是真的。
“不必了,知府衙门公事繁忙,差事要紧”。
“官服就不换了,我们本就是为体味民情的,穿成如许,到哪儿,都被老白姓躲得远远的”。
“做买卖的?做买卖的多了去了,做甚么买卖的?”。
“呵呵,紫禁城也是大明天下,你如何不去那边边找把银子来坐坐?”。
很较着,这个所谓的‘买卖’,除了大煤矿,还能有甚么?
这个事理再明白不过:如果一向如许‘暗藏’下去,反而使知府康祺等民气不安了。
人,偶然就得要好好调教,除了跟着一个可靠的人外,还要多多见见世面才行。
“行,现在,做买卖的都是爷,我也不想多问”。
这景象,如同当年刚下凌云山,去找蠡县知县樊文予时,被城门保卫刘三儿反对的场景。
“站住,干甚么的?”。
马背之上,程默谨慎翼翼跟在仲逸以后,他的骑术实在不怎地,在城中平坦大道尚且拼集,但在这山野小道,却有些力不从心了。
这时,程默意味深长的回了一句:“在榆林府,还能做甚么买卖?你每天守着城,会不晓得吗?”。
“马三与康知府有来往,幸亏我未与他会面,再待下去,我们就真的要掏银子,做那笔买卖了”。
官威官威,大抵就是如许来的吧。
“交给你了,先在城门口坐会儿,也算考查民情嘛”。
大煤矿也领教过了,所谓做买卖的端方,也就是那么回事儿。
仲逸将缰绳递给程默,本身则找个凳子坐了下来。
一句“在榆林府,还能做甚么买卖?”,仿佛比都城还管用。
见前面一名保卫扭头拜别,程默仓猝叫住:“不会是要到知府衙门,叫你们知府大人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