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郑其人,满眼都是积弊,满口都是改制,只要对他的口味就好了。”霸道行指导说。他是文坛魁首王世贞的老友,心机并不在政务上。去岁王世贞在太原任山西按察使,霸道行以探父病为由,竟私行回太原,与他欢聚。王世贞对高拱恨之入骨,霸道行受此影响,对高拱也没有好感,提到高拱,老是语带调侃。
山西阳曲县知县曹大埜听罢,畅出了口气。
待找到霸道行,酬酢过后,霸道行嘲笑道:“哼哼,高新郑爱标新创新,不袭故套,此番不凭藩、臬两台考语和知府面陈定品级,那凭甚么?他即使有火眼金睛,也不成能把天下官员贤愚都了如指掌!”
“喔呀,这招短长!”有人赞叹道,“如此,天下事皆在高阁老目中矣!”
“最后,传达高阁老一个发起!”张四维提大调子说,“诸公在处所任职,各处统统何贤才尚隐沦,有何凶顽尚梗正;有何利当兴,阻力安在?何害当革,何所畏而未革,皆得书面陈情。”他笑了笑,“呵呵,此为志愿,不肯建言者,不强索。”
曹大埜不接话茬,谦恭地问:“藩台垂白叟,门生访得高阁老自视甚高,很叫真儿。往者朝审时,吏部尚书只是在面审时露面一次便可;而高阁老事前秉烛阅卷,漏尽不休;往年朝审,矜疑人犯不越三十,此番他却审出一百三十九人。大计是他分内之事,鞠问必不会走过场,不知鞠问时如何应对?”
“其二,”张四维仍然伸出食指,道,“察典官员之处罚,多有改革。”他转向穆文熙,穆文熙拿出一份邸报递畴昔,张四维接过,举在空中,“这里刊有高阁老的《详议调用条约以便遵循疏》,一则,贪酷不止撤职为民,还要拘提究查。二则,细评品级,因材施用。往者大而化之,只评‘才力不及’,拟为‘调用’便了事。才力不及有各种景象,应细分之。今次考查,若只是才力不堪繁剧,犹堪以原职调用者,就注拟于‘才力不及,调简僻处所’项下;若原非繁剧,亦不堪以原职调用者,就注拟于‘才力不及,调闲散衙门’项下;其迹涉瑕疵,尚未太著者,姑注拟于‘才力不及,升级’项下,或才力不及,不宜有司,文学犹堪造士者,则注拟于‘才力不及,改教’项下。待鞠问之日,本部劈面质证,考语与质证符合者,呼应调用。三则,知县、推官才力不及改成教职者,不唯改府学学正,亦可改县学教谕,此事高阁老另有奏疏,不再赘述。此疏亦有诸多详细实施体例,诸公亦当细阅之。”
张四维健步迈下台阶,回身大声道:“诸公,本部堂就关涉大计事,宣布于众。”他清了清嗓子,道,“今次大计,不袭故套。吏部建有簿册,上至高阁老,下至主事,皆留意查访,对各官操守、政绩及官声,均有记录。故不再像以往,只凭上官考语定等次。抚按特别论劾要罢斥者,也能够留;抚按特地保举要晋升者,也能够去。要而言之,鼎新有三。”他伸出食指,“其一,不循常数。”说着,拿出一份邸报,“这里刊有高阁老《公考查以励众职疏》,曰:‘数十年来,每遇考查,惩汰官员,必参照上年之数,袭为常故。其数既足,虽有不肖者,故置非论;其数不敷,虽无不肖者,强索以充,可谓谬矣。自今以始,果不肖者多,无妨多去;果不肖者少,无妨少去,惟求至当,不得仍袭常故。’”张四维抖了都邸报,“本部堂只是择其要者,详细实施体例,不再赘述。此疏关乎吏制者甚大,诸公当细阅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