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雨说:“既然二位都同意,那本官就直接安排了。清军如果从上游渡江,先是颠末北岸的高山密林,必定会破钞大量粮食和精力,然后颠末安然道北部的山区,也是崎岖难行,此处的百姓又已经迁出,百里以内无火食,没法补给,说不定还要食马肉充饥。等他们达到安然道南部时,必然是粮草断绝、人困马疲的状况。我们要做的,就是让他们没法通过劫夺弥补体力,到时申察看使将城池四周的粮食收割,百姓躲入城内,然后再派出兵马不断地袭扰,耗尽他们最后一丝力量……”
“这个题目本官已经想到了。”陈雨说,“兵力不敷就招募,兵器不敷就打造,银子不敷就让朝廷拨款,还出缺口就由本官给你补上。不需求安然道能派出多少强军,只要能拿起兵器抵当就行,到时候本官再派些经历丰富的军官替你练习兵士。鞑子也是人,他们千里迢迢跋山渡水,贫乏粮草、人困马疲,哪怕用锄头也能砸死几个。”
固然上游北岸邻近长白山山脉,有张忠旗等人所说的高山密林,倒霉于清军的马队行军,构整天然的停滞,但毕竟不是绝对的,只要不计代价,还是能够通过的。再者,安然道北部也是多山地形,加上本就未几的百姓都被迁徙到了铁山境内,清军即便渡江后,也会晤临行军困难、没法补给的困难,但是否能让他们完整放弃南下打击的诡计,没有颠末实际证明,也不能下结论。
“你们在火线,不是第一线,冒死的事临时轮不到你。但是到了战时,本官筹算让安然道与黄海道交界处的百姓照顾粮食和金饰,临时进入黄海道遁藏,你的任务就是采取安设他们,等候战后再送他们返回安然道。”陈雨说,“本官要让鞑子在全部安然道堕入攻不下城池、抢不到粮食的绝境。这一招古书早有记录,叫做坚壁清野。”
陈雨在丹东岸边,眺望火线延绵不断的墩堡,心想:费了这么多人力、物力、财力打造的鸭绿江防地,但愿能管用,千万不要变成当代版的马奇诺防地就好。
姜胡东阿谀道:“钦差大人高瞻远瞩,有这这道防地,鞑子再也没法侵入本国境内,实在是利国利民之举,将来大人必会因为此事青史留名。”
有如许的经历经验,陈雨天然也不想重蹈复辙。鸭绿江防地的正面,均匀每千米有两个烽火台和一个墩堡、数百名全部武装的兵士、32磅的重炮,另有江面作为樊篱,实际上没有海军的清军是难以超越的,以是不消担忧。让陈雨放心不下的就是上游浅水地段,传闻在枯水季候,乃至不消船,直接能够蹚水过来,而这段江岸因为崎岖的地形、人力上限、粮食和弹药补给不便等身分,没有持续修建麋集的墩堡,巡查的战船也没法达到,是清军能够等闲冲破的地区,这里会不会像法比边疆一样,成为鸭绿江防地的命门,谁也不能必定。
姜胡东问:“那我们黄海道呢?”
两人相互看了一眼,一齐施礼,答复:“愿听钦差大人调派。”陈雨的钦差权力本就包含批示两道抵抗清军,不管是建议还是号令,他们都没有回绝的余地。
陈雨想来想去,感觉还是不能把但愿都依托在天险之上,总得再做点事情,尽量弥补这条防地的短板,制止重蹈二战时法国的复辙。他扣问黄海道察看使姜胡东、安然道察看使申英全:“二位随本官一起检察,对这道抵抗鞑子的防地有何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