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理本来并不感觉古怪,听沈瑞这么一说,也发觉出非常,不免有些踌躇。
县试还罢,多是死题,无需去测度考官爱好;到了府试、院试,就要考虑考官的喜好与文风。到了乡试与会院试,也有各种取巧的体例,不是作弊,而是招考捷径。
就是沈玲这里,几位年长的族兄待他也和煦。
或许在旁人看来,二房小长房的嗣子是小宗宗子,今后支撑流派,大老爷品级最高,大太太娘家姻亲也得力,可好处越多,任务越重;反而不如小三房,看似举人家世,不过因三老爷养病未出,还是能够获得伯父、伯母的照拂。
想到沈瑞此次进京,担搁了县试、府试,沈理道:“原想着你分两年应孺子试,掌控也大些,筹办的也充沛,现在看来要来岁了局…时文以外,诗词也当作做,你的诗词虽有些灵气,到底浅白,碰到年事大的考官还是喜好富丽厚重的文风。有备无患,先筹办着,等来岁再细心探听。”
沈理叹了一口气道:“你现下还小,不知世情,多了这个侍郎后辈的身份,对你只要好处。”
因沈全、沈玲两个过来,是为了探病,徐氏酬酢几句后,便叮咛婢子带他们两个去客院,独留下了沈瑞说话。
以都城二房这些年运势,只要孙氏早早将这背景摆出来,四房张老安人与沈举人如何敢算计她?就是沈家其他房头,畏于二房之威,也不会惦记侵犯孙氏财产。
徐氏初度见沈玲,少不得给了表礼,对于京中另有这一族侄也非常不测,少不得说两句今厥后往,勿要外道的话。
虽说遵循世情,多是父母归天后兄弟辈才分炊单过,不过父母为了防分炊不均伤了兄弟情分的,提早主持分炊也是常有的。对于二房兄弟已分产之事,沈瑞与沈理都没有多想。
但是对于二房来讲,过继是大事,几位长辈已经有了决计,本身如许多事好么?
想起本身当年招考时的忐忑与艰苦,对比沈瑞现下的轻松自如,沈理瞧着不由碍眼,轻哼道:“来岁我叫林哥也应孺子试,你这做叔叔的,如果被侄子超了去,看你另有甚么脸面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