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来宾孙承宗。”
新君闻言暴露打动之色道:“张文忠为,先生不为,这就是你们读书人所言的絜矩之道吧!”
“以往大行天子念贵妃之劳,不在知名之位号。臣体大行天子之志,亦不在非分之尊崇。若义所不成,则服从非孝,遵礼为孝,臣恳请太子,皇贵妃体察。”
新君仓猝起家道:“先生留步。非先生,朕焉能得太子位,焉能登大宝?朕如何谢也不敷以酬谢先生之恩,恳请让朕稍稍酬谢。封侯列爵,朕无不允也。”
(全书完)
但没等太子有出声的机遇,林延潮即高呼:“臣林延潮叩见万岁!”
除了王家屏,也有很多人上疏感激新君,但表示当初上疏不过是仗义执言,秉承公心罢了,回朝为官倒是不必了。
宫殿外阳光亮媚,天朗气清,御苑中百花争春,绿意盎然。
皇极门外。
林延潮看着孙承宗发笑道:“吾不是萧何,你也莫当曹参,如果能够,各将姓名书于青史,独列一章,聊资四座之欢!吾向不惧人言,却独惧先人史笔,你说好笑不成笑?”
“臣叩请太子金安!”
两个月今后,新君已御大宝一个月不足。
新君即位,延潮偿还大政云‘臣诚忧国度,不为私计,不负先帝知人之明’。辞相归乡随去处十数人,柴车五六辆。
太子仍道:“众爱卿忧国忧民,孤已晓得了,但孤现在方寸大乱,岂可思此。”
林延潮正色道:“太子殿下虽未即位,但也是嗣天子。我大明堂堂天子,九五之尊,岂容别人勒迫,还请皇贵妃速速寻出传位圣旨下落,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林延潮道:“三辅沈鲤自为辅臣来,定夺机务,处罚下僚,全无半点疑问推委之色,沈鲤,可继之!朱赓为官醇谨,能够辅之!”
但是感到最多的却不是沈鲤。
因而林延潮转过身对田义私语了几句,田义点了点头走进暖阁。
林延潮想都不想到:“回禀贵妃娘娘,随子就藩,本朝没有这个先例。”
“惊天动地事功必是如履薄冰踏过,不以小智小慧樊笼百姓,而施以忠孝大义管理国度,此二者皆你之长,而吾忖己未能有之。皇上是如汉文宋仁的仁君,你乃潜邸之师,正视十倍于吾,故你不必似我束手束脚,大可罢休为之。至于我留下的学说及徒子徒孙们,他日皆是你之臂助。”
“……当时臣刚为官,不过是一名词臣,而张文忠公已当国数载,正于思进思退之际,但臣去见张文忠公,当朝诸公暗中叮咛臣不管如何要挽留张文忠公。”
王恭妃踌躇道:“这……我一个妇道人家那里有甚么设法,还请林先生拿主张吧!”
林延潮看了一眼皇太子,这教唆的意义很明显,皇太子如此不是刘禅,一个臣强主弱的钉子就种下了。
林延潮,字宗海,侯官人。父定,县学诸生,遇倭乱故。延潮家贫力学,过目成诵,然常恃才骄人,后受业于濂浦林烃三年,习文磨练心性,方成伟器。
贩子街巷里充满着世俗的铜臭味,但又带着勃勃朝气。
说完林延潮将一壶残酒尽倒入池中,然后与孙承宗道:“稚绳,你看此池外通水沟,再由水相同至小河,再由小河道至大江,最后归入东海。”
王安又道:“听闻建极殿大学士赵老先抱病重,皇上派处所官存问,答说就在这几日,赵老先生后,老先生便可名正言顺升为首辅,咱家先在此恭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