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大明文魁 > 第九十九章 我有办法(第一更)

我的书架

戏台上,出来一个女旦,悠然唱到,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单独走在河边,林延潮不由哼起了歌来。

“这不是陌上桑吗?”

林烃一篇一篇看了,点头道:“一篇佳过一篇,特别最后一篇,很有唐宋大师文风,有那么点,理辞气兼具的意义了。”

咚咚!宣政街上的鼓楼响起了定更鼓。

次日林延潮到了林府,拿了昨日写的五篇文,给林烃看了。

还是城里好,这贩子糊口的俚趣,一股天下承平,四方无事的慵懒,令人有几分熏熏欲醉。

雨水从屋檐上往下溅落,戏台上锣鼓齐响。

林泉野径,自有散逸萧洒的意境,不过避世远居,终只是小隐,至于大隐,大模糊于朝,就是身居庙堂,却志在玄远的读书人。东方朔曾道,陆沉于俗,避世金马门。宫殿中能够避世满身,何必深山当中,蒿庐之下?

读苏轼之文,其文如万斛根源,不择地而出,在高山,滚滚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及其与山石盘曲,随物赋形,而不成知也。

林延潮回到家里,浅浅给林延潮沏了杯茶。林延潮接过茶来,对浅浅道:“家里如果请个下人来就好了,你就不消辛苦奉侍我了。”

路里风霜,风霜劈面干。

稍稍停顿,喝一口淡茶,润一润喉咙,口齿生津,起声再读。

这首诗写的是北宋时利涉门外安乐河的美景,眼下利涉门通津门,靠近府学,又临着抚院,既是读书人堆积之地,也是达官权贵寓所,夜晚非常繁华。

又听了一出戏,林延潮见雨小了,当下拿了伞回家。

林延潮当下捧了茶,取了两块萝卜糕走上小楼。

林延潮将窗户一合,下了楼,拿起雨具与浅浅说了一声,独步走了出去。

写得卷子多了,林延潮风俗在写卷子前,看一篇文章,如此下笔写出来的文章,更加活泼,能直抒胸臆。脑中的灵感一向不断,能达物我两忘的境地。

人活路,好梦似路长;

……

林延潮当下磨墨提笔,在卷子唰唰地写起来,偶尔停下半晌,考虑字句,顺手拿起萝卜糕一并就着茶水吞下。

林浅浅又再三叮咛。

曾巩为福州知州时,曾写道,红纱笼烛过斜桥,复观翚飞入斗杓。人在画船犹未睡,满堤明月一溪潮。

昭明文选是南朝梁武帝之子昭明太子构造文人所编,节录了先秦至南朝梁朝,八九百年间、百余个名家之作。昭明文选,就相称于明朝的古文观止了,只是少了唐宋八大师的部分,但比古文观止要更难。

“客长要甚么糕点?这里有山药糕,栗糕。”

林延潮昂首看向窗外,本来不知不觉天气已是将要暗了,林延潮聚精会神地读誊写文,竟是对时候流逝,一点也未发觉。

林延潮点点头道:“那就来一壶煎茶。”

水榭里用帷幕遮起,似有人家带着家眷来听戏。

安步于河边,林延潮明白着贩子繁华,读书人常说,小模糊于野,中模糊于市,大模糊于朝。

“不是为师胡乱夸你,你一个月,你将唐宋八大师的文章读个这个地步,已是不错了。但仅靠八大师文钞一篇还是不敷,眼下你能够读文选了。”

想起另有一卷文章没作,方才刚读了好文,林延潮恰好很有下笔打动。

林延潮来到斜对戏台的一张方桌前坐下,收了雨具,搁在桌旁滴水,一旁自有人上来问道:“客长喝甚么茶?我们这里煎茶很好。”

推荐阅读: 末日赘婿     都市医武狂少     网游之最强至尊剑神     修仙两年出山,老家房子被人砸了     钱塘侦案记     寻仙记:万仙之初     汴京春深     从超级魂斗罗开始     美女按摩师     他从仙界来     为君千羽落     [异世修真]毒哥,来口锅!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