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火勃心道,这作者究竟是谁,竟能获得李贽的盛赞,甚么这……这不是第一篇时文的作者嘛?
一旁的幕宾道:“东翁还未到省会主持院试,就有人想提早来追求。”
小山驿驿丞一向在门外等待陶幼学召见,驿丞进门陪着笑容道:“大宗师到临小驿,本县生员士子都聚在驿外,想拜见大宗师。”
陶幼学又取了一本书看了一会,摇了点头道:“此人驰名无实。”
仙霞岭位于浙江入闽的要道上,这里经两百里水路后,便是浙境。
一名幕宾道:“东翁,前任提学半个月前,已是去杭州到差了。现在提学道衙门内无人。”
车队一至驿站大门就有无数人在外等待。
徐火勃是当真读了起来,不过这一篇读来却感觉平平,不过是说一个励学故事,举得例子倒还新奇,事理也算透辟。只是比起其他几篇在社学里读的励学的文章,并没有太多分歧。
徐火勃有几分发冷,他忍住寒意,重新到尾站着,将书翻到尾页,但见篇题是为学。
提学官对于这些生员。是能够剥夺其功名的。陶幼学这么说后,顿时门外一下子就平静了,人都走得精光,毛都不剩一个。
仙霞岭下小山驿驿站外,迎来新任福建提学道的车队。
陶幼学当下想将书弃之,但又转念一想,既是此人既为府试第一,申明文章还是有可取的处所的。
除了几人外,陶幼学又扫了一眼注释,这注释也写的不错,称得上旁征博引,注释里有几句话的出处,连他也是第一次传闻。陶幼学心想,此请来的校书的必定博学鸿儒才是。
陶幼学虽仕官十几年,但为官还是清正的,想到内里投帖的生员。不由有几分不悦。
陶幼学拿着巾帕打扫着官服几处不起眼的灰尘,他出身科举王谢,常日对仪表礼节都是非常正视,现在身为一省提学自是要为人师表,他不能在去处上呈现任何忽视。
陶幼学皱眉道:“本官的话,你没听清楚吗?”
“大宗师是否先看看帖子,很多生员都是千里迢迢从省会赶来的。”
他们在这时候来拜见,目标不言而喻。
徐火勃心想,不可,连李贽都说好的文章,我见得不觉好,是我的不可,而不是文章不可。
因而陶幼学拿起这本李贽点校过的《闲草集》看了起来,翻得第一页即皱起眉头来道:“这等不知所云的骈文,竟也取作府试第一,我本觉得姑苏文风浮华也就算了,没想到闽地也是如此。”
陶幼学一口气看了好几本书,待脱手拿起一本时,看了下竟是李贽点校,不由讶然。
陶幼学摆了摆手道:“就说本官车马劳累,本日不见任何人。”
陶幼学看了下篇首的作者署名,不由不成思议道:“此篇竟是府试案首之作,为何前后两篇,文风判若两人?”
李贽他是晓得的,陶幼学一贯反对后七子的复古之风,而李贽也多次写文抨击王世贞,以是说得上是志同道合。此人虽性子过火了一点,但还是有真知灼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