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俊民得了林延潮表示,当即道:“本日所议之事,诸位都各自于下派的揭贴里晓得了。万历银钱为处所州县阴阻,此事盖因火耗而起,皇上知有火耗之事,大怒非常……”
五两度援朝平倭之功。
“果然如此。”林延潮嘲笑,沈一贯果然使下作手腕诽谤本身。
顷来部院诸臣,有志者难行,无志者令听,是部院为内阁之府库矣。监司又为部院之府库矣。
与议官员皆聚于阙左门外。
目睹与此,孙承宗已不顾林延潮之前话,起家仗义执言道:“火耗之事……”
林延潮看到这里不由感慨。
一治河,石星任工部尚书期间与潘季驯共同默契,黄河是以得以管理。
而内阁只余林延潮一人,时称‘独相’。
“师相若提出火耗归公,必遭到官员与读书人们的反对!门生为师相计,还请三思。”
“朝廷用一条鞭法之意安在?乃不按什物征课,省却了运送储存之费;不由保甲职员代庖征解,免除了腐蚀分款之弊。以漕粮而论,一石漕粮按离京远近,要另征三四斗轻赍银,也就是十之三四作朝廷的运输储存之费。”
但沈一贯为何最后却一副败了模样?
这一刻孙承宗俄然想起了,他第一次至林延潮门上时景象。那一天雪下得很大,他于落魄之时投奔林延潮,得之收留。这一刻十几年的师生之情涌上心头。
“这些年来,已经越来越少人如此劝我了,特别是石东明致仕回籍以后。”
“但眼下有的县拉了亏空,有的县倒是敷裕,以往处所官员按地裁量,火耗加一加二加三不等,现在朝廷一概绳之,既没法养廉,亦不能免除百姓所遭搜刮,不如以次第裁量。”
陈济川看向林延潮目光间透暴露敬慕之色。
阙左门前,很多官员现在嘴唇悄悄颤栗。
林延潮神采一动:“何人所言?”
“相爷,我明白了。”
“我把钱给门生,让他们晓得稻粱是稻粱,读书是读书,不要混为一谈!”
林延潮目光默送沈一贯分开。
这话的意义是宦海间缔结干系,有共同品德寻求为上,其次就是乡党朋友,再次就是财帛,最后则是兴趣爱好差未几。
此中廷议上同意的多少人,反对的多少人,各个列名据实写于奏章上,然后全数与会官员具名确认后,上奏给天子。
这是如何回事?沈一贯想到一个能够,顿时色变。
朱鼎祚的改弦更张,实令很多人一头雾水,更令沈一贯一方阵脚大乱。
孙承宗来至文渊阁时,但见林延潮正端坐阁中以密揭的体例向天子进言。
如陕川云贵的官员,但见林延潮如数家珍般,说的涓滴不差,都是背心颤抖,不知如何自处。现在事情已经被捅出来了,被林延潮摆在台面上说,如果现在不火耗归公,朝廷一旦命令肃除火耗,那么结果不堪假想。
“也请肩吾兄放心,你的弟子翅膀,仆不会薄待。”
“本部虽主司刑律,却有一谈吐断,古往今来,有治人,无治法。得人办理,则无不允协。不得其人,其间舞弊弄法又岂止于火耗一法,虽条例画一,弊终难断。要肃除弊法,唯有重选才用官,以治报酬上上之道。当初度辅也曾言,先有治人再有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