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遂球闻言眉头悄悄一跳,近了近身,小声道:“令斌兄这么说,是不同意朝中诸公们倡导的联虏抗贼之策了?”
陈邦彦晓得老友曲解了他的意义,不由苦笑着解释道:“为兄此去南京非为小我计,实为朝廷社稷担忧,我怕再拖一段时候朝廷就要达成与建虏的媾和了!”
两弱一强的情势下,只能仿三国吴蜀结合抗曹故事才气有一线朝气,如果以弱联强,则两弱最后皆难逃被强者兼并之结局,我皇明若与建奴结合,将无异于与虎谋皮,将来恐有毁灭之忧!”
建奴号称金国后嗣,称帝建国已久,兵强马壮,实乃海东第一强国。旬月前一片石之战,闯贼十几万精锐败于其铁骑之下,足可见其兵势之强。
杯因惜别兼贤圣,策为忧时杂管韩。燕石自惭仍跃冶,返来休笑旧儒冠!
陈邦彦手抚髯毛,慨然说道:“现在北都沦亡,烈皇煤山就义,我皇明只剩江南半壁,情势已危如累卵,此国难之际,犹不思报国者,非丈夫也!”
现在建奴以替君父报仇为名,举族入关,窃据北都,慢慢蚕食北方各省,调派官吏,扩土治民,所作所为清楚是另一个“大金”,那里是当年回鹘的做派啊!
明天,陈邦彦和黎遂球两人也来到了这里。
几今后,陈邦彦携着呕心沥血而成的万字平戎策和黎遂球送来的三百门斑鸠铳,告别了老友家人,从广州登上了北上的海舶,临行前他写下了一首诗以作赋别之用:
两榜:明清时的科举测验,称考取举人的榜为乙榜,考取进士的榜为甲榜,甲乙榜合起来就叫两榜。在明清,一半只要举人以上的功名才有资格仕进,特别期间特别环境除外。
①陈邦彦:字令斌,岭南三忠之首,暮年设馆讲学,为南粤硕儒名师,北都沦亡,清兵入关后,陈邦彦结束讲学,携呕心沥血之作――《复兴政要策论》,单身奔赴南都,因内容首要触及抗清,故不为正力主“联清灭寇”的马士英,史可法等南都重臣采取。明永历元年,清顺治四年,永历天子朱由榔被清军李成栋部围与桂林,陈邦彦结合陈子壮,张家玉等人,起兵攻广州,围魏救赵,逼李成栋回援。桂林最后虽得救,陈邦彦却不幸兵败被执,惨遭凌迟,其子皆战死就义。
单身赴京,仅为了实现一个匡扶社稷的抱负!
蒲月初的广州气候已经非常酷热了,贩子上的行人大多穿戴短打笠衫。在城中鼓楼四周有一间名为‘阅海’的大酒楼,楼高四层,约五丈,分前后两座,摆布为楼廊。坐在四层顶端能够直接看到南城外波澜壮阔的大海,端得是好风水。
陈邦彦点了点头,言语间很有些恨铁不成钢的道:“我没想到朝中的衮衮诸公们商讨北伐之策商讨了旬久,竟议出此等亡国之策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