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的神采蓦地间一变。
“该改称平西伯了,朝廷已经册封吴总兵为平西伯!”
这还是大明朝吗?
吴三桂点了点头,大明朝廷现在由太子朱慈烺主事,他是有所耳闻的,只见到他目光灼灼地看向黎玉田。
“唐通不是附逆了吗?”
吴三桂赶紧接过家书,这时,一旁的黎玉田朝他说。
“朝廷现在是太子在主事,这位诸位想必有所耳闻吧?”
一百二十万两,可很多啊!
黎玉田从船高低来,早早接到通报,得知黎玉田达到的蓟辽总督王永吉,吴三桂,高第,已然仓促过来驱逐,当黎玉田下船后,七嘴八舌的声音随即响了起来。
黎玉田点了点头,然后对向王永吉。
别的,朝廷发的实数?不是虚数?
“东虏如果犯境,便是与京畿的流寇比武取了胜,也只能劫夺一番,退回关外,届时,太子便能够提精兵,光复都城,复兴大明!”
“吴总兵,高总兵,跪下接旨吧!”
“督师,太子的意义是,不准联虏平寇!”
几人正想着呢,黎玉田持续道。
当宣布吴三桂为平西伯,高第为平辽伯的那一顷刻。
说罢,黎玉田取出来了圣旨!
“流寇有没有伤到皇上啊?”
王永吉不晓得,吴三桂这家伙嘴上说是如此,但实际上嘛?
若不是能保住,就是册封他当摄政王又如何?
“有太子如此,我大明看来真的是复兴有望啊!”
依山傍海。
说罢,黎玉田又从怀里,取出来一封吴襄的亲笔信!
王永吉微微皱眉,思虑起来,很久,他点了点头。
“甚么?”
一想到这,吴三桂还真有一股打动,想要就这么老诚恳实的当一名大明忠臣,当然,这只是一时的打动,在热血上涌之际,吴三桂又沉着了下来。
“不要急,不要急!”
是啊,寇平了,虏不走,可该如何是好?
他吴三桂接下来如何办。
“太子想当然了!”
“这……”
“一文钱也没让漂没!”
沿着石河,驶入到山海关要塞西岁城,经水门进入到城内后。
“太子爷出都城时,也不知使了甚么手腕,让百官们捐了四千万两银子!”
“令尊的家书?”
这些个奸臣们甚么时候这么忠心了?
并且,这还并非仅仅只是一座关隘,而是由一座雄关,外加数个卫城,构成的防备要塞群。
“黎抚台,皇上那边如何啊?”
黎玉田答复,王永吉眉头顿时扭作一团。
这么多忠臣,看来大明朝有救了啊!
黎玉田大笑几声,然后,朝督师王永吉一拱手。
“平西伯,这是令尊的家书!”
显得格外不成思议。
“诸位,朝廷待吾等可不薄,流寇也绝非善类,占了京师后,拷饷剥削生民,我等万不成信了流寇!”
“坐山观虎斗?哪那么轻易?李自成是虎,东虏是虎,二虎相争,而我大明又是甚么?怕是二虎相争,殃及池鱼啊!”
“太子爷让在山海关死守,但是,山海关现在粮草未几,无觉得继,并且,士卒们的饷银……”
黎玉田终究回到了山海关。
美满是旨意已经宣读结束了!
黎玉田被这七嘴八舌的声音给吵得有些头大,他看着面前世人,挤出来丝笑容道。
还得遵循方光琛当初建议的那般,走一步,看一步,审时度势,见机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