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大明:皇兄你就安心的去吧 > 第246章 捷报至(中)
奏本的内容并不烦复,满打满算不过百余字,但朱由校倒是足足用了半炷香的工夫方才将其恋恋不舍的搁置在案牍之上,有些颤抖的感慨道:"不愧是朱燮元,不愧是孙传庭!没有让朕绝望!"
正在乾清宫暖阁奋笔疾书的大明天子朱由检闻声先是一愣,随后便是下认识的起家,一双眸子死死的盯着宫门处,脸上的冲动之色溢于言表。
未几时,司礼监秉笔有些肥胖的身影终是呈现在乾清宫暖阁当中,狂喜之下的王承恩竟是忘了昔日最为重视的"端方",也不待向天子躬身见礼,便是将手中已然有些褶皱的奏本,急仓促的递了过来。
现在来看,四川巡抚朱燮元及贵阳知府孙传庭非常完美的完成了他交代的任务。
没有理睬悄悄辞职的司礼监秉笔,情感稍稍平复的朱由检重新拿起了被其搁置在案牍上的奏本,一字一句的摩挲着,就好似在把玩一件希世珍宝。
眼下"奢安叛军"尽皆全军淹没,对于朱由检及其身后的大明朝廷来讲,不但单是结束了本地土司兵变那么简朴,其更意味着大明朝廷重新于西南大地建立威望,维系火线的稳定。
对于耳畔旁传来的体贴声,一贯好脾气的司礼监秉笔倒是不耐烦的应道,使其身边的小寺人们不由得面面相觑。
言罢,朱由检便是重重的拍了拍案牍,胸口起伏的愈发短长,间隔大明天子比来的王承恩乃至灵敏的发明,天子的眼眸深处竟是模糊有晶莹在闪动。
他身为司礼监秉笔,还是要代表天子亲身去迎一迎。
"陛下,西南大捷!"
严格来讲,倘若没有西南叛军分担明帝国的重视力及资本,陕北的农夫军乃至于辽东的建州女真,都不会如此"顺利"。
又是谨慎翼翼的陪着天子酬酢了半晌,司礼监秉笔便是趁着天子失神的当口,蹑手蹑脚的退了出去。
再度将奏本搁置在身前的案牍,朱由检表示身边的陪侍寺人为本身重新斟满一杯凉茶。
如此"紧俏"的军报,定然瞒不过于内书房当值的几位阁老迈臣们,说不定这些衮衮诸公已然在前来面圣的路上了。
自从被指派为"信王陪读"以来,王承恩从未见过朱由检如此失态,乃至比"锦州大捷"的时候还冲要动。
似这等捷报,越多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