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大明:皇兄你就安心的去吧 > 第98章 祖制?
须知,眼下大明看似"四海承平",除却辽镇岌岌可危以外,其他处所还算安稳,但暖阁中在坐的朝臣们作为大明的"船长",自是清楚大明这艘飞行了两百余年的巨轮已然到了随时有能够淹没的程度。
或许是偶合,暖阁中的朝臣大多出身北直隶,还是第一次传闻"番薯"这等有些拗口的名字,唯有曾在南直隶糊口过几年的兵部尚书王在晋脸上暴露了一抹如有所思的神采。
即使这几年,朱常洵靠着亲王的身份,巧取豪夺了一部分地盘,但想来也不会过分于夸大。
见得世人中计,朱由检心中一动,但面上倒是不动声色,朗声说道:"朕深知仅凭朕的微薄之力,难以挽救大明的亿万百姓,唯有群策群力,才气共渡难关。"
"请陛下为臣等解惑。"
"朕曾传闻,南洋有一神物,名为番薯,口感比之传统粟米固然略有不敷,但一亩地的收成,倒是高于粟米数倍不止。"
这劳什子"番薯"口感本就不如传统的粟米,加上代价昂贵,卖不了多少银子,天然无人情愿耕作。
此话一出,乾清宫暖阁内鸦雀无声,即便是方才态度最为果断的李国提高孙承宗也是面露心动之色。
昔年朱常洵就藩河南洛阳,万历天子搜刮了全部北直隶,也才勉强为其凑足了两万顷地盘。
见得帝师表态,未几时,暖阁中便是响起了抢先恐后的拥戴声,天子许下的"大饼"实在是让民气动。
话音刚落,不等朱由检出声解释,便见得户部尚书毕自严缓缓起家,脸上的神采有些难堪。
说话的是"帝师"孙承宗,他赋闲在家的时候,倒是也曾亲身脱手耕作过几种蔬菜。
"如若代价昂贵的话,百姓该当更乐于莳植才是.."
自从"大明脊梁"张居正主持变法,实施"一条鞭法"以后,朝廷便是只收银钱,不收粮食。
"帝师,一条鞭法..."
如果"番薯"真的具有如此奇效,大明那些靠着庄稼用饭的俭朴百姓怕是早就大范围耕作了,何至于如此"不闻不问"。
"朕也不瞒诸位爱卿,皇叔愿献出白银一百万两,地盘一万五千顷,以求接太妃出宫。"
正如天子所说,仅凭皇室一家之力自是杯水车薪,但如果全天下的宗室藩王尽皆如此,这累加起来的数量可就不容小觑了。
大明的祖制太多了,也不差这一条了。
但一想到方才说话的寺人乃是天子的贴身大伴,兼之这几个月来对他们也算恭敬有加,没传闻做出过多么特别的事,便勉强将心中出现的不满咽下,不置可否的点了点头。
"就连宫里,也仅仅在皇庄中种了些许,偶尔给宫里的朱紫们换换口味。"
或许这"番薯"收成真的能够数倍于传统粟米,但百姓当中无人情愿耕作,仅凭皇庄那点所得,又能够救活多少百姓?
闻言,暖阁中的朝臣不由得面面相觑,皆是瞧出了对方脸上的苦涩,如此说来,这"番薯"岂不是如同鸡胗,食之有趣,弃之可惜。
不待朱由检出声提示,便见得一向垂手而立的司礼监秉笔上前一步,陪着笑容,谨慎翼翼的解释道。
毕竟是大明最顶尖的一批"聪明人",简朴的互换了一下定见当中,世人便发明了朱由检话语中的缝隙。
如果这两位王府牵头,朝廷便有了借口令河南其他王府一样莳植这"番薯"。
迎着身前朝臣有些惊奇不定的眼神,朱由检缓缓自案牍的奏本上面,拿出了一个奇形怪状的"植物",交给了身边的司礼监秉笔,表示令众臣传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