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风淡笑道:“礼部尚书能入朝为官,想必也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本太子便想问问你,当今大秦海内,迄今为止有多少例官员因诬告罪名而死,数年后昭雪者?”
可秦风一个痴儿,且与廖家不来往多年!
礼部尚书一怔,他看了眼五皇子,毕恭毕敬答道:“回太子殿下的话,迄今为止,已有百例。”
“臣附议!即便太子殿下已好转,抗旨不遵、斩杀宣旨寺人也是究竟,他日太子殿下担当大统,恐会影响我大秦江山社稷。”
“再者,诸位一向在为本太子焦心,本太子甚是欣喜。”
“方才说本太子抗旨不遵、斩杀宣读寺人的官员是何人?站出来让本太子看看。”
太子竟难缠到了这类境地?
这群报酬了把他从太子之位薅下来,连上过学这类事都拿出来讲是吧?
没等他再开口,秦风轻笑道:“方才另有人说本太子未曾不睬朝政多年,有力治国,若当真如此,这会廖家铁蹄怕是都已经到了秦都脚下了。”
秦风等世人停下话,淡然自如的发了话。
“臣附议!大秦在陛下的贤明统帅之下才有了本日的乱世,怎能让一个未曾学习过正统的太子继位。”
大秦国建国数百年,百例昭雪事件纵观诸国已经甚少了。
见其点头后,才缓缓出列:“礼部尚书云轩,见过太子殿下。”
“若娘舅因本太子之事班师回朝,边疆五十万雄师压境,我大秦国将面对多么局面?”
这兵部尚书看着浓眉大眼的,心机倒是不小。
秦风点头,张口又问。
礼部尚书哑然。
“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啊啊兵部尚书,再说局势告急,一来一回即便快马加鞭也得数日,等父皇下达新号令,怕是雄师早就破城了。”
诬告太子的事都能随便揭过,那他这么大费周章的面圣,岂不是白搭了?
龙椅之上,秦正看着淡然自如的秦风,心知废太子一事没法再持续,当即命令道:“太子所言极是,便将刘右统领连累九族,以儆效尤吧。”
廖家和太子没有来往不假,可先皇后的背工以及廖家现在的权势,即便是天子秦正都不得不顾忌。
不过在那之前,得先把刘右统领的事给措置了。
他这话一出口,暗中转头过别人的众朝臣纷繁出声应和。
“必将城池破裂、江山动乱,百姓流浪失所,本太子思来想去,才除此下策罢了。”
如果先皇后还活着,太子未痴傻,朝中的局势恐怕还轮不到二皇子出头,他们也不会放弃太子,投入其他皇子的门下……
二皇子明显也想到了这点,当即心下一凛:“如此说来,廖将军倒是对大哥非常体贴,只是、大哥不睬朝政多年,现在对朝政之事恐怕一窍不通吧?”
秦风慢悠悠的说着,兵部尚书差点没一口血喷出来:“那敢问太子殿下又是如何先兵部晓得的?莫非在廖将军看来,奉告太子比奉告陛下更首要?”
“无能昭雪者只能身后让族人昭雪,本太子身为父皇之子,却因小小右统领之言,惨遭放逐,此事,若娘舅和外公晓得,大怒之下,会产生何事?”
更何况他一个当代上过十几年学的人,随随便便来点东西都充足碾压他了。
血流成河、浮尸千里!
秦风淡笑着说完,转头朝秦正拱了拱手道:“父皇,依儿臣所见,几乎形成大秦混乱的祸首祸首,刘右统领诬告皇子,以下犯上,遵循我大秦律法,理应连累九族,还请父皇下旨,替儿臣讨回个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