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百官,别离由侍中赵普、枢密使曹彬领衔,分东西两班站列,袍服上绣着飞禽走兽各色纹章的廷臣们,神采分外庄严,又明显各怀苦衷。
“万岁万岁千万岁”,山呼之声响彻大殿。“皇兄,朕定会光复燕云旧地,向你证明,朕才是天命地点,是大宋最合适的担当者”,赵光义悄悄誓道。与此同时,开封东南百里开外的荒道上,赵德芳、种师成一行,正在急驰南下,赵德芳从马背上回望一眼东京汴梁,亦在心中悄悄誓道:“父皇,儿臣定会为你讨回一个公道!”
只听殿外俄然传来礼赞官的高唱声――“陛下驾临,于乾元殿受朝,与民更始”。赵光义手握宝剑,迈着沉稳的法度,在十数名内侍的陪伺下,踏入了乾元殿正殿。昂首望望视野火线、觊觎已久的御座,赵光义不由略有冲动之情,手臂亦微不成察地轻颤起来,因而他立马运劲握紧剑柄,以暗力节制住了略有失控的肢体。定定神,赵光义从昂首、毫不敢与他对视的文武朝臣中间,持续一步一步的走向御座,他走得极迟缓,每一步都走得很沉稳,亦如这些年来,他为了爬上这镇静位,所走过的每一步一样,其中滋味,只要他本身方知。只是分歧于以往的是:在后周时,作为殿前都虞侯,他只能站在这大殿外等待;策划了陈桥兵变、周宋易代后,他被乃兄任命为开封府尹,得以厕身于大殿当中;后又被追封为晋王,并加授为中书令(右相),别赐门戟,跻身于大殿最火线,班列尤在门下侍中(左相)赵普之前;明天,他终究迈出了最首要的一步,登上九五,富丽回身,南面而立,再也不消北拜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