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有何难?”
“贤侄为何这般固执?伯父不是为你找到销路了么,不管你稀有百斤时蔬,还是稀有千斤时蔬。只要你拿得出,伯父必定二话不说收下的……”林百间有这个魄力,因为他晓得在暮秋今后,时蔬是越来越少的。就算是有,那代价也高得吓人。以是时蔬最赢利的不是在寒冬大雪之日,而是在如许的暮秋,时蔬的代价开端高涨,而产量也没有衰减,恰好打一个时候差。
幸亏时价暮秋,时蔬开端减少,但是汴梁城百姓对蔬菜的需求却没有减少,将将还是能卖出去的。但张正书晓得,想要赚大钱,天然是产销一条龙,把持才气赚大钱啊!以是,当务之急是卖菜,但建立一个超市也是迫在眉睫的事。
但张正书着眼的是寒冬大雪之时,那才是真正揭示他手腕的时候。可连一个专属卖菜的商店都找不到,那就别提甚么把持了,只能是供货罢了。做一个供货商向来不是张正书的手腕,他要做的是引领风潮。
这个期间的人也晓得屯商店来抵挡通货收缩带来的丧失,这让张正书非常吃惊。但想到宋朝的贸易繁华,呈现如许的兆头仿佛也不算甚么。如果给张正书玩的话,他能够就直接盖屋子来卖了。毕竟屋子要比商店赢利多了,商店不是必须品,可汴梁城的屋子倒是很稀缺的。哪怕宋朝有官廨,公廨,也就是宋朝版本的“廉租房”,但也挡不住中国人对于屋子的猖獗啊!
这个事理不止是林百间懂,张正书也懂。
林百间笑道,“别的不说,你伯父在新门、东青门、霸子头三处菜市,都有店铺。如果贤侄需求卖菜,伯父以市道上的时蔬价收买你的时蔬,贤侄意下如何?”
但是,张正书还是挺佩服林百间的目光的,要晓得,在北宋这时候不屯钱只屯商店的行动,是一种很“冒险”的行动。别看林百间手头上仿佛没多少闲钱,但如果算上“不动产”,实在他也是汴梁城数得着的富贾!说不定,排名还会很前,乃至和“大桶张家”不相高低。